【谈古论今】2025年秋冬之际推介布衣学人刘毅峰艺文新作 - 藏艺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谈古论今】2025年秋冬之际推介布衣学人刘毅峰艺文新作
藏艺网 | 时间:2025-11-12 17:33:57 | 浏览: 次 | 来源: | 作者: ]

从“甲午战争”中走出来的“海上画派”

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

文/刘毅峰(布衣学人)

在当今世界的华人艺术界人士,应该都听说过吴昌硕这个名字,且大多都应知道他是近现代中国画坛“海上画派”的领袖级人物,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宗师。而关于吴昌硕艺术成就方面,早已有很多书籍报刊杂志传媒介绍过了,此文就不作为重点说了。笔者这里想讲一下的是,吴昌硕曾是从“甲午战争”前线中走出来的艺术大师,他的这段现应很少有人知晓的“传奇人生”经历故事,笔者认为是值得在现代中国艺术史上讲一下的。


《蕉荫纳凉图》(浙江省博物馆藏画,这是任伯年为吴昌硕所作的画像名作)

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生重大影响,并对于之后的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的“甲午战争”,到了后期的“陆战”方面,其实就是国画大家吴湖帆的祖父,晚清的高官文人书画名家兼艺术收藏大家吴大澂率领“湘军”将士与日本人交战的。这就与被称为是“清代最后一个文人书画艺术大家”的吴昌硕扯上关系了。吴大澂与吴昌硕本是意气相投,有莫逆之交的好友。吴昌硕曾有过跟随他的这个当时作为“湘军”统帅的好友吴大澂率军北上辽东“抗日”,投身于“甲午战争”的传奇人生经历。据有关史载:吴昌硕一生中曾有过十多年的“宦海生涯”,其中有言:“中岁在苏州任小吏,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初识吴大澂。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澂戎幕(即“军事幕僚”,类似于“军师参谋”之职),出师山海关,赞画军事.......”而在吴昌硕的代表弟子之一,书画名家王个簃所写他的老师《吴先生行述》一文中也有说:“.....甲午中日之役,吴中丞大澂出师榆关,奏调先生赞画军事。先生被命即行,亲友沮尼,不以自馁。......”又有马国权所写的《吴昌硕》一文中亦有言:“.......甲午(公元1894年)之役,应邀参吴大澂幕,出师榆关,不避艰危,惜清廷昏瞆,战事败绩,未能展其志。”


《榆关劲松图》(又称《乱石山松图》浙江省博物馆藏画) 吴昌硕国画作品

而在《吴昌硕艺术年表》里也有记述吴昌硕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这段人生经历。其中有说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吴昌硕51岁那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吴大澂督师北上御日,先生毅然参佐戎幕,尝立马榆关。在山海关写景,作《乱石山松图》(有称《榆关劲松图》)。与蒲华(也是吴昌硕的好友艺友,“体制外”的“文人画”名家)合作《岁寒交图》。”而关于吴昌硕与吴大澂的关系,上述史料已有说过,吴昌硕是在光绪十六年(1890年)即“甲午战争”爆发前四年“初识吴大澂”的。这里顺便补充讲一下这“二吴”的交往关系。据有史料所述吴昌硕是在1890年47岁那一年于苏州与吴大澂相识的;两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往来,感到彼此意气很相投,并且“商讨学术甚相得”,吴昌硕并为吴大澂刻了一方“愙斋鉴藏书画”印章。“愙斋。”是吴大澂的“号”。吴大澂可是在《清史稿》有传记的人物。他任高官期间主要做了两件史册留名之事。其中一件就是“甲午战争”后期主动“请缨”率领麾下的“湘军”将士北上“辽东半岛抗日”之事,虽然此战是以大败告终。吴大澂的老师是晚清的“国学大师”俞樾。这样说来吴大澂与吴昌硕以及鲁迅的老师章太炎,其实都是同出于一师门。吴大澂于青年时就有言:“诗画二事,皆余夙好,童而习之......”故都是“诗书画”皆擅,本来就是一个文人书画名家。而吴昌硕自从与吴大澂成为好友之后,他在吴大澂的家中,目睹了大量包括历代名家书画手迹在内的很多珍贵的古代文物,这使他眼界大开,受益匪浅。这对于其后来在书画艺术创作方面应都是大裨益。而吴大澂对于吴昌硕的好学不倦精神和非凡的才华及高尚的品格也非常钦佩。据吴昌硕的曾孙吴越所述,吴大澂还曾请过吴昌硕做他的家庭教师,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这期间“二吴”的关系情谊日深。而在“甲午战争”后期,时任“湖南巡抚”(相当于省级地方军政长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的吴大澂向清廷主动请缨,愿率领他麾下的“湘军”北上“抗日”获批准后,他想起了吴昌硕,故而邀请吴昌硕作为他的“军事幕僚”参谋之类角色,与他一起参加到“甲午战争”中去。这一年吴大澂已是60岁之人,而吴昌硕也已51岁。但那时这两个好友都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于是就有了吴昌硕投身于“甲午战争”的人生经历故事。


吴昌硕国画作品

而关于吴昌硕投身“甲午战争”的这段历史,笔者还是须简略讲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北洋军阀”的祖师爷,曾国藩的代表弟子李鸿章,在助力曾国藩的“湘军”打洪秀全的“太平军”时期所创建的“淮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溃不成军。当时“天朝大国”上下舆论一片哗然,于是就出现了让“湘军”代替“淮军”继续“抗日”的声音。据有关史料所说:因在“陆战”方面,由于李鸿章麾下在朝鲜“抗日”的“淮军”统帅叶志超不战而逃,将朝鲜全境拱手让给日本人,导致日军轻松就占领了朝鲜,并趁势突破了鸭绿江防线,入侵到辽东半岛地区。而在“海战”方面,由于李鸿章麾下的“北洋水师”一败再败,为了保存实力,李鸿章命令“北洋水师”躲到威海港内,不准出战。这就已决定了“甲午战争”的趋势向着很不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而在1894年底,当日军突破鸭绿江防线进入辽东,将战火烧到中国本士之时,“天朝大国”就慌了手脚,据说在当时全国的封疆大吏当中,竟然无人敢在大敌当前主动申请上战场“抗日”。也就是在这情形下,时任“湖南巡抚”的吴大澂主动请缨,上书清廷请求率领他麾下的“湘军”北上“抗日”。在得到批准后即奉旨“著照所请,即行带兵北上”。而已与吴昌硕成为莫逆之交好友的吴大澂,此时也邀请吴昌硕跟随他一同出征奔赴“抗日”前线,作为他的“军事幕僚”协助他“赞画军事”。而此时并无任何战争经验的吴昌硕,不顾家人的极力劝阻,竟然很快就答应了吴大澂的邀请,义无反顾地抛去田园生活,跟随吴大澂投身到“甲午战争”前线中去。


吴昌硕国画作品

吴昌硕在跟随吴大澂率领“湘军”北上辽东“抗日”前线的沿途中,也饱览了北国的壮美河山。故这期间他也创作了一些画作。据澳门艺术博物馆所出版的介绍该馆曾举办过《与古为徒——吴昌硕逝世八十周年书画篆刻特展》一书中显示,其中有一幅为“浙江博物馆”收藏的吴昌硕所作的《乱石山松图》(又称《榆关劲松图》)挂轴国画作品,说是“甲午战争”期间跟随吴大澂一起北上“抗日”,于“出征途中在河北山海关临榆县一家小旅馆写就,为当时抗日写照。画上题诗云:‘野坫当门水,层阴背郭峰。壑冰狐听老,兵气雁知凶。噉饼名何補,浇愁酒正浓。苍涼娱薄醉,来倚两三松。’署款‘临榆县旅坫醉后作此。甲午九月,吴俊卿(吴昌硕之名,昌硕只是“字”,不是名)。’后数日又再题《芦台秋望》诗:‘旗翻龙虎日边来,咫尺天门轶荡开。万里秋光看不尽,独披风冒上芦台。画面上方有杨岘(学者书法名家,是与吴昌硕有忘年交的亦师亦友关系的长辈)题诗:毕宏、韦偃久不作,今之画松数老昌。兴来下马肆挥洒,临榆县前山低昂。信手涂成幛犹湿,松气阴森石气寒。笔如怒马快突阵,十万健儿带笑看。昌石老弟帕首出关,将议战倭(指日本人),途次发兴,写此索诗。甲午冬十一月,藐翁杨岘呵冻题。”据说这期间吴昌硕还刻赠给吴大澂一枚仿制“汉印”的“度辽将军印”的印章(也有说是吴昌硕帮吴大澂买的古汉印,又有说是吴大澂他买来收藏的“汉印”,其实是吴昌硕仿制的“赝品”)。吴大澂本收藏有二十八个古代将军印章,他曾请吴昌硕为他刻制过一枚“二十八将军印斋”的印章。而吴大澂特别喜爱“度辽将军印”这枚印章,所以常带在身上。“辽”就是“甲午战争”陆战的主战场“辽东”地区。所以吴大澂也认为他自己就是“度辽将军”,这是“天将降大任于他”。而在这次跟随吴大澂投身“甲午战争”的吴昌硕,当然也没有亲自上战场,多是以一个“军师参谋”的角色协助吴大澂“赞画军事”,并兼发挥其文才及书法所长写一些战报文稿及对日劝降书之类等工作。然而毕竟是在战争的前线,硝烟炮火是常有的事。吴昌硕在一次近距离的炮弹轰鸣声之后,他的耳朵被震聋了。这也是吴昌硕日后多了一个“大聋”之“号”的由来。后吴昌硕又因老家来了“急函”,告知其继母病重。而受中国传统“百事孝为先”观念影响甚深的吴昌硕,也只得向吴大澂告假先回老家再说。据说体恤下情及很理解朋友的吴大澂,马上准假,并拨了一匹快马给吴昌硕,吴昌硕因此就离开了“甲午战争”的前线。又有说可能是吴昌硕此时已看出了吴大澂及其所率领的“湘军”不足以“抗日”,战败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就找个借口回老家。至于此说是否不得而知。笔者认为也有这可能。毕竟吴昌硕之所以能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宗师,必有其过人之处,非常人也。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吴大澂所率领的“湘军”与日军交战,同样也是大败而逃,据说“湘军”主力死伤大半,几乎全军覆没。在历史学名家蒋廷黻所写的《中国近代史》中有说“陆军之败更甚于海军”。而“甲午战争”的结果,众所周知是以中方的彻底失败,导致割地赔款而告终。


吴昌硕书法作品

而吴昌硕的这个好友吴大澂在“甲午战争”中留下的历史记录大多是负面的。他率领的“湘军”在辽东与日军交战的惨败,应也是有与他自诩“知兵”却完全不了解对手,说是要效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七纵七擒之法”对付孟获那样对付日本人,盲目自大过于轻敌有关。有说吴大澂在战前也曾告诉过光绪皇帝的老师,也是他的老乡兼好友的高官书画大家翁同龢,说他已研究出一种阵法可以打败日本人。后有学者分析了吴大澂在“甲午战争”与日交战中惨败的重要原因,其中就有说是未经战场,对日军实力,几乎无知,却颇为自负,言大而夸,自吹自擂,盲目乐观所导致。这在当代中国名学者、历史文学名家张鸣教授所写的书中一文就有讲述到。其中有说:“……当时,北洋水师已在困守刘公岛,离覆没不远。而陆军则从平壤一直退到海城。吴大澂在晚清,也属于比较开明而且务实的‘廉干人员’。在危难时率军出征,而且带的是武器装备以及训练都远不及淮军的湘军,居然能够发出如此气壮如牛的檄文,要在战场设立‘投诚免死牌’,并要约日军‘接战三次’,让人家‘三战三北’,自己则可效诸葛亮,有七擒七纵之法。”这吴大帅率领“湘军”与日军交战之前,先是以一副“天朝大国”堂堂之师的派头,居高临下的奉命率军讨伐的军事统帅的语气,向日本人发布了一篇讨伐劝降的“檄文”。此“檄文”可说是妙不可言,简直可与三国时期那陈琳为袁绍所撰写的讨伐曹操的那篇“檄文”相媲美。此“檄文”很能反映出吴大帅盲目自大“吹牛逼”,太过于轻敌的心态。有论者还说“甲午战争”期间,中方的将领在与日军交战之前,大多都是本着传统“天朝大国”肓目自大的心态。并说当时整个中国,在战争爆发之前,对日本乃至外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心态?这固然是可笑亦可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檄文”或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甲午战争”当时中方军事统帅将领的心态,很有代表性,对于研究“甲午战争”这段历史应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故笔者认为很值得一读。此“檄文”据张鸣教授说是他在香港讲学期间闲着无聊翻看“清人笔记”时无意中发现的,现录全文如下:“为出示晓谕事,本大臣奉命统率湘军五十余营(这里吴大澂应是故意将所统率的“湘军”兵力说多了,吓唬日本人。据现史料多记述当时吴大澂所统率的“湘军”总共才只有23个营。有说加上其他中方军队也只是共42营),训练三月之久,现由山海关拔队东征。正、二两月中,必当与日本兵营决一胜负。本大臣讲求枪炮,素有准头,十五、十六两年所练兵勇,均以精枪快炮为前队,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能进不能退,能胜不能败。湘军子弟,忠义奋发,合数万人为一心。日本以久顿之兵,师老而劳,岂能当此生力军乎?惟本大臣以仁义之师,行忠信之德,素不嗜杀人为贵。念尔日本臣民,各有父母妻子,岂愿以血肉之躯,当吾枪炮之火?迫于将令,远涉重洋,暴怀在外。值此冰天雪地之中,饥寒亦所不免。生死在呼吸之间,昼夜无体息之候,父母悲痛而不知,妻子号泣而不闻。战胜则将之功,战败则兵之祸,拼千万人之性命,以博大岛圭介之喜快。今日本之贤大夫,未必以黩武穷兵为得计。本人臣欲救两国人民之命,自当开诚布公,剀切晓谕:两军交战之时、凡尔日本兵官逃生无路,但见本大臣所设投诚免死牌,即交出枪刀,跪伏牌下,本大臣专派仁慈廉干人员收尔入营,一日两餐,与中国人民一律看待,亦不派做苦工,事平之后,即遣轮船送尔归国。本大臣出此告示,天地鬼神所共鉴,绝不食言,致伤阴德。若竟迷而不悟,拼死拒敌,试选精兵利器与本大臣接战三次。胜负不难立见。迨至该兵三战三北之时,本大臣有七纵七擒之法。请鉴前车,毋贻后悔,特示。”文中的“大岛圭介”乃为“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驻朝鲜公使,当时中国舆论认为他是导致中日开战的一个阴谋家。有说此“檄文”是出自于吴大澂之手笔或是其“幕僚”之手笔。此“檄文”相当于是向日本人发出的最后通牒。


吴昌硕国画作品

吴大帅这次率领“湘军”主力北上“抗日”,如他所说的“由山海关拔队东征”与日军交战“决一胜负”的结果,就如张鸣教授所说:“吴大澂的部队,接战还是真的跟日军接战了,并没有说了不练,只是战绩跟淮军一样,打一仗败一仗,三战三北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他老人家自己。开战的时候,我估计什么‘投诚免死牌’之类的也没有立起来,投降的日本人,一个都没有、一天管两顿饭,以及用轮船送回自然都谈不上了;倒是被困在刘公岛的北洋水师,全体被俘,被人徒手装在一艘卸除了枪炮的训练舰上,送了回来。”张鸣教授并评说:“湘、淮军也是中国学西方搞军事现代化的产物,中日开战之前,中国的士大夫一致认为,日本军队不及湘、淮军远矣。就连世界舆论,也大多看好中国。没想到真的动起手来,如此不中用,两军轮番上阵,结果连一个小胜仗都没有打过。所谓‘精枪快炮’,而且‘素有准头’,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手里不比日军差的洋枪洋炮,起的作用,倒更像是过年放的鞭炮(据说吴大澂自己枪法倒是不错,在战前练了许久,不知为何没让带的兵练出来)。……”


吴昌硕书法作品

而吴昌硕刻赠给吴大澂的那枚“度辽将军印”,意想不到后来也成为了讽刺吴大澂的一个笑话。这在晚清广东人的大诗人外交家黄遵宪曾为此所写的一首很有名的诗《度辽将军歌》中就有讥讽吴大澂的意味。其中有云:“将军慷慨来度辽,挥鞭跃马夸人豪。平时搜集得汉印,今作将印悬在腰。……自言平生习枪法,炼目炼臂十五年;目光紫电闪不动,袒臂示客如铁坚。……待彼三战三北馀,试我七纵七擒计。两军相接战甫交,纷纷鸟散空营逃。弃冠脱剑无人惜,只幸腰间印未失。……幕僚步卒皆云散,将军归来犹善饭。……”此诗也说明了黄遵宪很了解当时的情况。后来广东的漫画大家廖冰兄,也曾以黄遵宪的《度辽将军歌》诗中“八千子弟半摧折”,“只幸腰间印未失”两句作了一幅漫画讽刺吴大澂。有史料说其实早在战前已有“朝中言官”上书说过吴大澂“未经战阵,以虚骄之气,作夸大之词,……”后来有学者并认为“委任吴大澂为前敌统帅之时,就已意味着这场战争的败局已定。”但无论怎样讲,在当时“淮军”节节败退,朝中无人敢“抗日”的情形下,吴大澂敢于主动请缨率领“湘军”北上“抗日”之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吴昌硕篆刻作品

在“湘军”大败之后逃回来的吴大帅,被清廷以“身为统帅,徒托空言,疏于调度……”之罪名而撤去其军务之职,后又再降旨革去其一切职务“永不叙用”。而吴昌硕因官职本就不大,其实也不算什么官职,仅是一个“幕僚”参谋人员而已,且幸好参加战争时间很短,在前线不久就回老家了。所以并没有因而受到牵连追究。但当他得知道“甲午战争”无论“海陆战”都是以中方的大败而告终的消息之后,对于吴昌硕的精神打击还是很大,以至于他所受到中国传统士人所向往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观念影响的理想之梦也彻一底破灭了。从“甲午战争”前线走出来的吴昌硕,之后虽也曾做过"县令官(即县长),但约一个月时间就辞职不干了。这是吴昌硕“绝意仕途”的开始。“甲午战争”给吴昌硕留下的除了心灵创伤之外,还有肉体上的伤害,耳朵被大炮声震聋了。后来吴昌硕给自己多取了一个“大聋”的“号”。有说其意是除了表示“耳聋”之外,应也还有此后不问世事,潜心于“艺事”之意。从此“绝意仕途”之后的吴昌硕,开始将全部心思放在致力于从事艺术创作方面上,尤其是在书画及篆刻艺术上开创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并成为了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由多是“体制外”的几个学人文人篆刻书画艺术名家共同创建的“印社”——“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沙孟海也是因为得到过吴昌硕的指导,后来成为了篆刻大家和书法大家,并成为了第四任“西泠印社社长”,成为吴昌硕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代表弟子。同时吴昌硕更是成为了对于近现代中国艺术界影响很大的“海上画派”的领袖人物,“体制外”很有代表性的“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宗师,前无古人地开创出一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强调“以金石书法线条入画”以及主张“画气不画形”作为最高艺术境界,区别于“传统文人画”的“吴派大写意新文人画风”,成为近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史上,在“传统型创新”成功方面的一个经典范例。后来的国画大家齐白石也是因为听从了吴昌硕的代表弟子之一陈师曾(陈衡恪,陈寅恪的亲兄)的劝告或说引导后,就曾专门“闭关”了一段时间,学习吴昌硕的画作,之后而开创出另一种不同于吴昌硕的“齐派大写意新文人画风”,也是成为了现代中国画坛上“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宗师。而另一个曾为吴昌硕弟子的潘天寿,早年也是因为得到了吴昌硕的开导和鼓励,后来也是独树一帜地开创了一种“院体大写意新文人画风”,同样是成为了“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宗师。而在吴昌硕的弟子当中,成为艺术大名家的还有不少,如王个簃、王一亭、陈半丁、诸乐三、吴茀之等,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从“甲午战争”中走出来的吴昌硕,在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无疑是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页!

而吴昌硕对于“甲午之痛”一直是耿耿于怀,对于他投身过“甲午战争”的那段人生经历往事应是终生难忘的。他的那一份爱国情怀至老都在他的诗中有所反映。据吴昌硕的曾孙吴越所说在他的曾祖父吴昌硕69岁那一年所作的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石头奇似虎当关,破树枯藤绝壑攀。昨夜梦中驰铁马,竟凭画手夺天山。”之后吴昌硕也有一再用篆书或行草书写这诗句的书法作品。而同时代与吴昌硕有互为师友关系的,也是“海上画派”一代艺术宗师的任伯年,因钦佩吴昌硕参加过“甲午战争”的壮举,故曾为此创作过一幅《山海关从军图》画作以为纪念。

2025年秋撰于南粤半隐园

该艺文作者简介


刘毅峰,字恒源,号布衣学人、半隐居士、恒源山人等,当代中国学者书画家、艺术评论家,1963年生于广州地区,自少年时代起就爱好美术和文史,198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艺美术专业。后在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之余开始研习书画及艺术理论,旁及“经史子集”,并从早期偏重于西洋文化艺术方面的研究探索逐渐地转向于中华文化艺术学术方面的研究探索,尤其是对于“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心学”以及传统经典画史论,特别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理论的集大成者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南北宗”画论学说与“石涛画论”,以及近现代的“文人画”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先生的画论有着独到精深的研究和见解。刘毅峰先生又曾得到黎雄才(已故)、关山月(已故)、黄笃维(已故)、晏济元(已故)、刘济荣(已故)、王贵忱(已故)等前辈书画大家和学者的指点,于艺术创作实践及学术理论上“更上一层楼”,并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论从史出”的传统学术精神作为构建自己的艺术理论框架,将“艺”与“道”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美学理论系统,并始终坚持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借古开今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理论之中,近现当代的许多著名书画大家的艺术评论文章均出自其手笔。其文每以“博古通今”之学识而又深入浅出的语言透彻地阐述其中的道理,被有读者称赞为“文章大气中不失细腻,现代中透着古风……”,并似有“笔锋中常带感情”,常对当今中国艺术文化界所存在的不良风气现象提出颇有深度的批评。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刘毅峰先生为原广东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新闻出版社《广东书画》杂志副总编、原《中国书画家报》学术刊总编、原《中国艺术》杂志总编、原《中华名人》杂志艺术顾问、原《文化投资导刊》常务学术顾问、原“幸福广东”组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原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书画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理论研究室主任、原中南画院副院长,现为东方艺术研究院(洛阳)名誉院长、中南书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工艺美术师、洛阳伊川邵雍易学研究院高级艺术顾问、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顾问、《国艺》期刊杂志编委会主任、国艺春秋艺术馆常务学术顾问、广州乾德堂美术馆常务学术顾问。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刘毅峰先生于2005年底被中国国学研究会授予为“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称号;2006年被中国书画家协会、民族品牌魅力中国书画名家大赛组委会授予“2006年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艺术理论家”;2011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环球时报》有文章称刘毅峰先生为“岭南才子”以及“著名学者书画家”;2015年被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与中国文化学会等单位评选为“中华传统文化杰出传承人”;又被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授予刘毅峰先生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书画家”称号;2016年由“中国邮政”和“中集邮”以及北京邮政广告有限公司联合在北京出版发行刘毅峰“散锋山水国画作品”的“个性化邮票”(包括其艺术简介的“明信片”),并被“中国好品牌年度人物榜评选活动组委会”联合多个著名传媒单位举办的“2016年中国好品牌艺术人物榜网络评选活动”中被评选入“中国好品牌艺术人物榜”,以及推选为“2016年中国好品牌影响力书画家”;2017年12月刘毅峰先生的“散锋山水国画”作品被选入由“中国邮政”和“中集邮”以及中国大众文化学会联合出版发行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国当代艺术大家*大作》纪念珍藏版邮册”以及“个性化邮票”与2018年“明信片”。2021年被国家权威网络媒体评为“2021年特别推荐中国品牌艺术家”之一以及“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之一。2024年刘毅峰先生的“散锋点彩山水国画”《林泉高致》获“莫奈国际艺术奖金奖”。还有除了多年前国内不少报刊杂志画集等发表推介刘毅峰先生的书画作品和学术文章之外,近些年来约有二至三百家有影响力的网媒都曾推介过布衣学人刘毅峰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及其学术文章,传播其“艺术”及其“美学文化思想”,尤其推介他所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中国“文人画”最为可贵的艺术创作精神》、《“儒道禅”审美精神才是中国山水画之传统“美学”基础》、《“艺术”才是中国的品牌》、《陈独秀与广东籍的天才文学艺术家苏曼殊的情缘》、《有“现代中国美育之父”之誉的蔡元培先生》这五篇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艺文,以及其所创作的“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媒包括有如人民日报传媒平台、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网、人民网、中华网、新华资讯网、新华在线网、华人日报网、华人头条、中国品牌网、中视网•文化频道、中国头条在线、中国名品排行网、华夏访谈网、中国艺术教育网、科学中国、今日头条、天天快报、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北京时间、名家荟萃、百度百家号、导航网、藏艺网、中国美术名家网、中国名家书画网、国家现代艺术网、书画家百科、互动百科、知识百科、百度百科、新浪博客、一带一路艺术名家、墨宝珍品、雅昌艺术网、艺术大家频道网、艺术书画名家网、名家推荐网、艺术之家网、百度网、一点资讯网、酷狗搜索网、翰墨人生*华人号网、今日看点网、中国商业资讯网、东方财富网、上海网、上海资讯网、深圳导报网、广东新闻网、华南新闻网、教育之家网、人民观察网、人民教育网、新华教育网、中国教育资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城市网、环球新闻网、国际新闻网、国际中文网、央广国际文化交流网、都市头条(北京头条)、顶端新闻、美术名家、新浪新闻网、中外名人、长江网等著名网媒以及包括至少二百多家地级市区具有代表性的网媒,都曾有推介过布衣学人刘毅峰的“书画艺术作品”及其“学术艺文”,传播其“艺术”及其“艺术美学文化思想”。(此简介部分原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头条、今日头条、艺术头条、都市头条(北京头条)、顶端新闻、美术名家、艺术热点、翰墨名人堂、名家荟萃等网媒)。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布衣学人刘毅峰“散锋点彩山水国画”作品


布衣学人刘毅峰书法作品


分享到: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徐景民——2025全球百强榜艺术家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解析刘狄洪油画《湘西凤凰..
·刘狄洪油画中的心理情感意..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
·杨天学--砂石立体书法创始人
·宋国柱:传统刻铜艺术家、..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李承孝:著名书法教育家
·黄培军--全国优秀人民书画..

最新文章

·【谈古论今】2025年秋冬之..
· 徐景民——2025全球百强榜..
·何振帮——2025全球百强榜..
·《福聚两岸・同绘华..
·蔡笃棠——2025全球百强榜..
·安国富——2025全球百强榜..
·走近艺术大师——周曦
·胡庆魁——2025年度百强艺..

推荐文章

·人物|黄永玉访谈
·邓鸣湖——《鸣荷》系列作..
·遥溯汉碑风 能传二王功 —..
·【书画贺冬奥·一起向未来..
·【藏艺网】重点推荐书法名..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