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富,字国夫以书署,号环山公。
1954年12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汉族大专文化。
自青年时代就喜欢书法,遵循传统,坚持临池。理论上学习了西汉时代蔡邕写的《笔论》、《九势》。西晋时代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南北朝时代的萧衍的《观钟繇笔法十二意》、《古今书人优劣译》、《草书状》。隋唐五代的李世民的《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欧阳询的《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蔡希综的《法书论》。颜真卿的《怀素上人草书歌序》、《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两宋时代苏轼的《论书》。赵构的《翰墨志》。元代赵孟頫写的《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明代丰坊的《书诀》。清代宋曹的《书法约言》。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包世臣的《艺舟双楫》、朱和羹的《临池心解》。这主要是了解先祖对书法的思考经验及总结论述,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理论上的、技法上的帮助极大,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我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大赛、邀请展,并获多次奖项。我自感乐哉,我将更加努力潜心研习书法理论技巧的“入古”与出新。为弘扬和繁荣汉字的书法艺术,以达德艺日新,愿与同行共勉。
现为:
中央美院《传统书法技法解析》专题客座教授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并获“山东老年书法家”称号
山东老年大学乐龄书画学会会员
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会员
山东省政协书画联谊会会员
山东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济南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济南市文联兴隆街道兴华社区文联主席
济南兴华书画研究会会长
济南市明湖书画院会员
临古出新 德艺双修
——记著名书法家安国富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历来以“入古出新”为至高追求。书法家安国富先生,字国夫,署号环山公,便是深耕传统、笃行不怠的践行者。1954年生于济南的他,自幼浸润齐鲁文脉的厚重底蕴,以大专文化为基,将对书法的热爱化作数十载临池不辍的坚守,在笔墨世界中走出了一条兼具传统深度与个人气象的艺术之路。
先生的书法之路,始终以“传统”为根脉。青年时代便痴迷笔墨的他,深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而神采与形质的养成,离不开对经典理论的深研与古法技艺的苦修。从西汉蔡邕《笔论》《九势》的笔法精要,到王羲之《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的神韵传承;从欧阳询《三十六法》的结字准则,到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用笔真谛;再到宋元明清诸家的论书精粹,先生遍览历代书法理论典籍,将先贤的思考经验与技法总结烂熟于心。这种系统性的理论研习,不仅让他洞悉了汉字书法的演变脉络与艺术规律,更为其笔墨实践筑牢了坚实根基,使其对书法的理解远超技法层面,触及艺术精神的核心。
理论引路,实践筑基。先生遵循“临池尽墨”的古训,在对经典碑帖的反复临摹中锤炼技艺。他于汉隶的古朴庄重中悟笔法之沉稳,于二王的流美洒脱中得结字之灵动,于欧颜柳赵的法度森严中修章法之严谨,博采众长而不泥古。数十年的潜心耕耘,让先生的书法作品兼具“古意”与“活气”:楷书端庄规整,笔力遒劲,尽显法度之美;行书流畅自然,疏密有致,暗藏气韵之妙;草书奔放洒脱,收放有度,饱含性情之真。这种植根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表达,使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与邀请展中斩获佳绩,也赢得了业界与观者的广泛赞誉。
身为书法艺术的传承者与推广者,先生的担当不止于笔墨之间。他以中央美院《传统书法技法解析》专题客座教授的身份,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书法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作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政协书画联谊会会员等诸多艺术团体的中坚力量,他积极参与各类书画交流活动,为弘扬齐鲁书画艺术奔走;更以济南兴华书画研究会会长、社区文联主席的身份,扎根基层,搭建书画交流平台,让书法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山东老年书法家”的称号,既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深耕艺术、服务群众的褒奖。
“入古者深,出新者远。”安国富先生始终秉持“潜心研习书法理论技巧的‘入古’与出新”的艺术追求,在笔墨中修身养性,在传承中开拓创新。他以理论为翼,以实践为足,以热爱为源,以担当为任,用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德艺日新”的艺术理想。如今,先生依旧笔耕不辍,愿与同行共勉,为弘扬和繁荣汉字书法艺术倾尽心力。相信在他的引领与感召下,会有更多人爱上书法、传承经典,让中华书法这一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11月9日书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