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洪的 《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 - 藏艺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洪的 《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
藏艺网 | 时间:2024-12-30 17:39:06 | 浏览: 次 | 来源: | 作者: ]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洪的《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



摘要: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色调突出画面主题思想,传递自己的情感和心理,表现其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与观赏者产生共情共鸣。本文通过对色彩心理学理论的阐述,以艺术家刘狄洪的油画作品《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为例,通过该画作中艺术家对主色调的各种精准把控、调和,传递了其复杂的情绪和心理,这种精准调控主色调,并使其丰富化,以及在同一幅作品中表达各种感受的能力,对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都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刘狄洪油画;瀑布下的龟寿石;主题思想;色彩心理学

色彩影响着人的心理和情绪以及人们的生活与世界。科学研究证明,色彩心理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世纪中叶以来,心理学已经从哲学领域进入到科学范畴,心理学家也纷纷将目光投向色彩对心理的影响研究中[1]。色彩是油画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家用色彩表达不同的心理感情,并通过颜色与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就像摄影师运用光与影表达故事情节的反转冲突一样。

在油画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色调突出画面主体,从中隐含自己的感受,这实际上是艺术家的色彩运用技巧,即采用独有的色彩特征提醒观众,产生共情。这种色调特征与创作者的性格和情绪相吻合,表现出创作者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创作者的心理状态。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湖南省常德市人,画家,早年攻水墨,后来主攻油画。其审美理念深受中国传统道家美学推崇的“天然之美”的思想影响,他在艺术创作中大力倡导“自然”“清真”的写实求真风格,赞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写意求美的意境表达,并且自觉地把这种美学境界作为毕生的追求[2]。在刘狄洪的系列画作中,其对色彩的运用不仅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还反映了他对色彩在心理层面上的独特见解。本文从油画家刘狄洪的艺术作品《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出发,这是艺术家于2004年在湖南湘西创作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该作讨论其中的油画色彩心理学特征,及其独特之处和产生的影响。

一、色彩心理学

心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研究感性认识。色彩在艺术与心理学之间起到桥梁作用。因此,艺术的范围和对象绝不仅仅限于色彩,还包括色彩所展现的一切心理,以及色彩心理主客体关系等更具普遍性的一般规律。心理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心理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或流露出来[3]。

色彩心理学是研究颜色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影响的学科。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元素,它还能够作用于我们的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色彩的概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认知中,并通过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4]。

自有油画,即有色彩。最初期的油画主要利用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信仰和审美。随着光学理论和色彩理论的研究发展,人类开始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强调氛围和感知。尤其是到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最是注重用色彩来表达情绪和情感,用色彩传递个人内心世界。油画中色彩心理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创新的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象征到深入的情感和心理表达,色彩在油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为例,她的作品常常以自画像为主,通过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她个人生活中的痛苦、坚韧和情感。她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磨难,包括严重的车祸和健康问题,但她的艺术创作成为了她表达内心世界和抗争命运的方式。弗里达·卡罗的油画色彩具有强烈、鲜明且富有象征意义的特点。她常常运用鲜艳浓郁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形成强烈的对比。红色被她用来表达激情、痛苦和生命力,蓝色象征忧郁和沉思,绿色代表生机与希望。她的色彩运用并非仅仅为了追求美观,更多的是用来传达内心复杂而强烈的情感,以及她对生活、爱情、痛苦和自我认同的深刻体验。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对色彩进行组合、对比和调和,从而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引起观众特定的心理反应,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维联想,因此,色彩在艺术作品中是传达情感和心理体验的有力工具。研究艺术作品的色彩,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并与其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二、色彩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一)色彩感知

色彩感知主要是人类如何感知和识别不同的颜色,包括生理机制,如眼睛对光的接收、大脑对色彩信息的处理,以及心理因素对色彩感知的影响。

我们平常看到的色彩是一种光波,当光线照射到某个物体的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就会被眼睛接和感受,进而形成人的色彩视觉。人的第一感受是视觉,而对视觉最有影响力的是色彩。色彩能给人带来一种特定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往往不以其他客观条件为转移。色彩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之后产生色感,此时必定会导致人产生某种带有主观情感的心理活动。

色彩是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同时产生作用,从而在人的心产生波动的。因此,美的色彩可以让人达到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快感,而丑的色彩则可以让人产生生理上的逃避和心理上的反感。

(二)色彩情感联想

色彩情感联想主要是关于不同颜色引发的情感和情绪反应。每一种颜色都有其专属的情感颜色,这种颜色特征单纯而鲜明,并与某一种情绪反应紧密相连。比如,黑色是基础心理颜色中最特别的,黑色从来都是冷酷、防御的特征。在原始社会,黑夜来临,是很多猛兽出没捕食的时候,也是人类最危险的时候,因此,黑色延续到现在,仍然给人一种威严、危险的情感联想。红色象征着激情、自信、奔放,充满活力。回归到动物本体,红色是血液的颜色。人类的生存是和猎物搏斗开始的,扑杀猎物是原始部落中强者得以炫耀的资本,因此,红色给予了人类身体强壮的自信,是人类充满生命力的象征。

(三)色彩象征意义

颜色在不同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下所具有的象征义和文化内涵有很大不同。譬如黄色在西方国家更多是表示充满热情、积极性,不畏艰难、不惧挑战。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利用了典型的黄色主色系。在“向日葵”系列画作中,梵高用黄色展现出生命与活力,象征着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热情和渴望积极向上的情感,表现了梵高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反映了其内心强烈的情感和创作激情。而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黄色与权威和皇家相关联,通常代表着尊贵与崇高,象征着地位的显赫和高高在上的尊贵,表示拥有绝对的权力,传达出一种令人敬畏、不容冒犯的特质,暗示着皇家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和昌盛的国运。

因此,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文化中会有一些差异,但总体上都强调了其令人瞩目的特质。

三、刘狄洪作品中的色彩心理学

(一)《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的色彩心理学特征

刘狄洪《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这幅画利用了抽象化的色彩关系,描绘树林、山石、瀑布等这些实物对象,该作注重从色彩等角度来考虑绘画对象,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色调上。画家通过不同的绿色来调整画面的节奏感和多样化,画面整体以绿色为主色调,给人以宁静安详、静谧幽深的感觉,表明创作者希望得到心灵的放松和休息。

画面两侧的树木在用色上加入了零零星星的黄色,给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及些许的快乐和悠闲之感。中间的崖壁通过蓝色、绿色和白色将周围的树木隔离开来,显得有些冷酷。峭壁上的白色和绿色相得益彰,清爽自然,与周围刻意保持距离,这个颜色在情感上也与画家的人格特征相吻合。

蓝色是冷色之最,也是跟大自然联系最紧密的一种颜色,给人以冷淡、忧郁的感觉,它可以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是理智稳重的象征。绿色给人以厚重之感,再和蓝色交融,具有湿润的清凉感,更显冷峻无情。峭壁有棱角的地方用颜色隔离开的纤细线条状,显示了创作者独有的个性魅力。从这幅作品,能够看到,画家用了很多的蓝绿色,这与画家的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在艺术家的人生历程中,他坚定信念、冷静果断,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充实,自信且洒脱,同时,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又与社会格格不入。这幅作品中观者能明显感受到:画家总是有意无意的将自己代入画中,似乎要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在自然中陶冶自我,并达到逃离世俗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峭壁和瀑布的描绘中,有明显的亮白色。画家在这幅作品的树木、瀑布、峭壁上花了很大功夫,运用了较多较深的蓝绿色,但并没有很突兀,再以少量亮白色点提,使整个画面一下子立体起来了。整幅作品非常吸引人,亮白色的瀑布流水给人以灵动和活力,且带有一些清新自然,是顽强的生命力的表现。瀑布的动态令画面栩栩如生,瀑布下的石头则静若止水,欲让飞流直下的瀑布之水静下来。可以说,画面中间的动态瀑布将两边静态的山石彰显出生机,也让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机。

《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整体呈现出冷色调,这是画面给人最直观的一种感受,画家也通过各种手段来调节画面的色调统一。在瀑布自上而下的水流冲击中,画家添加了些许粉色。水流冷暖颜色的明显对比,让人感觉冷中有暖,暖中有冷,在画面中起到了安抚情绪的作用,也使画面更加平衡,更加吸引人。粉色一般是女性化的特征,代表温柔、浪漫,可以说这是画家心中柔软的部分。这些点缀的粉色,随着瀑布的流动处于活动的状态,粉色的面积不大,却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的热情、渴望、柔软和峭壁的生硬、冷峻相互照应,是创作者的外在冷酷和内在柔软的矛盾冲突的体现。同时,在画面的左上方,画家运用了亮绿色和亮黄色使画面呈现出明显的透光部分,尽管面积很小,但这是画面中唯一光照进来的地方。

总之,在《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这幅画作中,画家对心理意境和情感渲染有着独特的处理,即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了神秘光彩和心理情感的牵引力。这些色彩不只是对自然景象的再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他利用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对心理表达的深刻理解,通过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刘狄洪油画的色彩心理学影响

油画创作中以恰当的颜色来调配画面是非常困难的,运用完全相反、对比明显的颜色容易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对于相近颜色的搭配,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则是难上加难。

刘狄洪《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以绿色为主色调,色彩对比没有那么强烈,但通过小面积的亮色进行点缀,如粉白色和亮黄色的使用,使得画面的色彩向小面积色彩靠拢收缩,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幅画中,任何一种颜色都没有被其他颜色抢了风头。画家以绿色作为主色调,辅以其他颜色,色彩之间和谐流畅,让人感觉自然而成,也恰如其分的表现了想要传递的意境和思想。这种大胆且独特的色彩组合使刘狄洪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能够深刻理解画家的精神世界。

瑞士色彩大师伊登说:“把各种色彩组合搭配在一起,并且这种色彩搭配看起来很协调,能够产生美,且又有规律和原则可循,即为色彩调和。”刘狄洪通过对单一主色调的各种精准把控调和,以及对不同颜色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并以此传递了复杂的情绪和心理意境——冷酷中带有热情,威严中带有灵动,寂静中带有生命力。这些对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语

综上,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色彩心理学因素已成为共识。刘狄洪通过灵活运用色彩调和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不仅提高了作品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引起观者心理上的触动,使油画作品得以升华,从而体现刘狄洪在艺术创作中的深厚修为和高超技艺。

参考文献:

[1]倪少清.色彩心理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鲁芳.色彩心理学[M].中国: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

[4]詹姆斯.格尔尼.色彩与光线写实主义绘画指南[M].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本文全文转引自:《艺术市场》期刊2024年11月刊第74—76页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洪的《瀑布下的龟寿石·湘西》》一文

国内统一刊号:CN11—4804/J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910

刘狄洪先生简介: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湖南省常德市人,早年攻水墨,传统画法功力深厚,后来主攻油画。刘狄洪是中西方绘画之集大成者、中国湘西北美学的开创者。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探索,以及对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刘狄洪的风景油画情系中国湘西北厚土,其为构建中国湘西北自然与人文美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分享到: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范亮|翰墨迎春·金蛇贺岁——2025.. [下一篇]贺彬彬|翰墨迎春·金蛇贺岁——20..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解析刘狄洪油画《湘西凤凰..
·刘狄洪油画中的心理情感意..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
·杨天学--砂石立体书法创始人
·宋国柱:传统刻铜艺术家、..
·李承孝:著名书法教育家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黄培军--全国优秀人民书画..

最新文章

·王平|笔墨赞劳动,丹青颂..
·聚焦著名画家——殷振房
·林明深|笔墨赞劳动,丹青..
·聚焦艺术大咖——吴中洋
·周曦——国际金牌艺术家
·张香民|笔墨赞劳动,丹青..
·《重温2023年各大名网媒推..
· 著名书法家沈刚作品深受收..

推荐文章

·人物|黄永玉访谈
·邓鸣湖——《鸣荷》系列作..
·遥溯汉碑风 能传二王功 —..
·【书画贺冬奥·一起向未来..
·【藏艺网】重点推荐书法名..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