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民,江苏常熟市人,1954年2月生。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艺术委员、常熟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师从吴(昌硕)门第四代杰出传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张国恩先生。擅长以本地虞山矿物质赭石色为主色创作具有吴(昌硕)门风格的色泽厚重为特点的写意石榴图,用厚重的墨色临写吴昌硕石鼓字,用篆笔入草书写于右仁草书。
书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中国贸易报、本地苏州日报、常熟日报、全国有关书画艺术专业刊物,军队刊物。还发表于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网、CCTV华夏之声网、凤凰网、中国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网、腾讯网、搜孤网、优酷网等上百家网站。著录于《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中国美术选集》、《新中国美术图鉴》、《书法百家》、《中国篆书选集》、《世界美术家大辞典》。
历年来,参加过外国驻华有关使馆和出国参加中外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其书画作品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众多人士和组织机构收藏,作品参加过荣宝斋、翰海等拍卖并参拍成功,作品因具吴(昌硕)门派风格和于右仁草书风格而受到人们喜爱。
赭石凝魂石榴韵 吴门一脉写春秋
——记著名书画家徐景民
在烟雨江南的深厚文脉中,常熟虞山自古便是丹青艺韵的孕育之地。当代著名书画家徐景民先生,正是根植于此、并从这片人文沃土中卓然挺立的艺术大家。作为吴(昌硕)门第四代杰出传人张国恩先生的首位弟子,徐景民不仅深谙海派艺术精髓,更将这份传承与虞山本地风物巧妙融合,铸就了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他的艺术之路,是一条恪守古法、又勇于开拓的探索之路,使其在当代书画界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谈及徐景民先生的艺术成就,其笔下淋漓酣畅、色泽厚重的写意石榴图,无疑是其最闪耀的标志。他画石榴,深得吴昌硕“重、拙、大”之三昧,构图饱满,气魄雄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那独一无二的创作仪式与色彩奥秘——徐景民每次画石榴,像师祖吴昌硕公一样,先用虞山赭石制作的砚台磨制好矿物质赭成色,然后成图,这在全国可能是唯一。这虞山本地的赭石,经由他的匠心研磨,化作画面上沉厚温润、独具地质年代感的色彩,那石榴在他的笔下,仿佛吸纳了天地精华,果实饱满欲坠,籽粒晶莹仿佛包裹着光,在古朴赭色的笼罩下,既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又沉淀着金石书卷的厚重气息,形成了视觉与文化的双重震撼。
徐景民先生的艺术修养是全面的,其书画双绝,相得益彰。在书法领域,他同样展现出深厚的功力与融合创新的智慧。他临写的吴昌硕风格石鼓文,笔力千钧,墨色沉郁,将金石文字的古朴雄强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巧妙地将篆籀笔意融入草书创作,取法于右任,笔下草书既保持了行云流水般的奔腾气势,又在线条深处蕴含了篆书固有的凝重与韧劲,形成了“篆草合一”的独特书风,在流畅与迟涩、飘逸与朴拙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展现出其对笔法掌控的精妙造诣。
深厚的艺术造诣,必然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与推崇。徐景民先生的作品屡见于《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及各大专业艺术刊物,并活跃于人民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影响力覆盖海内外。其艺术成就被郑重著录于《新中国美术家大典》、《世界美术家大辞典》等权威史册,成为记录这个时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一环。他的作品不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与藏家珍藏,在荣宝斋、翰海等顶级拍卖行屡屡成交,这充分证明了市场与学界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
赭石凝魂石榴韵,吴门一脉写春秋。纵观徐景民先生的艺术历程,他是一位虔诚的传承者,更是一位自信的创造者。他扎根于吴门正脉,却将艺术的触角深深探入家乡虞山的土壤,从一枚稀有的本地赭石砚中,磨出了承古开新的绚烂篇章。他的石榴图与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态度与生命精神的彰显。在徐景民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生生不息的活力,他以他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传承,在于与古为徒,更在于与故土相亲,最终方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艺术之路。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欧阳建华
2025年11月6日书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