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翔,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教师,祖父为秀才,曾祖父为光绪贡生,在家藏清朝光绪年流传有绪的族谱上,写着其家族系江东王导、王羲之一脉,经史学家考证王云翔是书圣王羲之第76代孙。袓上数代皆写得一手好字。渊深的家学,使他自幼得到熏陶。6岁就在父亲的指导下从"颜柳"入手,打下扎实的楷书基础,少儿时书画就获得一等奖。王云翔书法作品在 1983年就参加了全国性书法展览并获优秀奖,前后数十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入展并获大奖。
2007年王云翔随中国书法代表团赴韩国访问交流。2008年江苏电视台对王云翔书法作专题报道,《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多种报刊作专版介绍。2008年书法作品在奥运会(水立方场馆)展示并被国家收藏。2009年王云翔被邀为上海世博会系列丛书题写书名《上海欢迎您》。2012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王云翔小楷《道德经》、行书《千字文》、草书《杜甫诗》作品集一套。
2014年11月、2015年6月,2016年6月,王云翔的书法精品在北京保 利和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多次参拍,各路收藏家纷纷竞拍,均以高价争相收藏。
2021年,王云翔书写一万个字在北大方正字库入库上市,永久性载入史册,这是书法家的最高荣誉。
雅昌、百度等网站点击王云翔即可浏览其书法作品和有关信息。

墨痕千载韵 笔铸古今魂
——记著名书法家王云翔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当代书坛在创新与守旧的漩涡中徘徊,在市场化与纯艺术的夹缝中挣扎,王云翔先生的书法艺术恰如一股清泉,以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为浮躁的书坛注入了一份难得的沉静与从容。



在这个展览林立、大师辈出的时代,书法艺术看似繁荣,实则暗藏隐忧。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让许多作品流于形式,对传统的浅表理解使笔墨失去灵魂,过度追求视觉冲击更让书法偏离了“书以载道”的本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云翔先生以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艺术坚守,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定力。他的艺术道路,恰如古人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从六岁临池至今七十余载,始终在传统的深井中汲取养分。


王云翔先生的艺术魅力,首先源自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与正统的学书路径。“书香门第”在他身上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基因。从曾祖的光绪贡生、祖父的秀才,到父亲的教师,这条清晰的文脉传承,为他提供了最纯正的传统滋养。观其小楷作品,笔笔精到,气韵生动,颇有王羲之《黄庭经》的遗韵;行书作品,则在二王法度中融入个人性情,展现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艺术境界。而其草书作品,更是将张旭、怀素的狂放与文人的内敛完美融合,展现出“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艺术境界。先生于真、草、隶、篆、行诸体无不精研,展现出法度与才情兼备的深厚涵养,其植根传统而又生机盎然的艺术境界,令人由衷钦佩!


更为难得的是,王云翔先生完美诠释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深刻内涵。他的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在深研传统基础上的自然生发。2008年奥运会作品在水立方的展示,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题写“上海欢迎您”,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作品,展现的正是传统书法在当代的生命力。特别是他的一万个字被北大方正字库收录,这一创举让古老的书法艺术通过现代科技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这种将古典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的智慧,正是王云翔先生超越许多同代书家的独特之处。


在王云翔先生的艺术人生中,我们更能看到中国文人“文以载道”的精神传承。201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时,他同步向中华慈善总会捐赠作品,这一举动深得传统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的精髓。他的书法不仅悬挂在国家殿堂,也留存在佛教寺院、高等院校乃至偏远地区,这种艺术情怀,体现的正是艺术家深厚的社会担当与人文关怀。正是这种超越艺术本身的人文精神,使他的笔墨在技法之外,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墨痕千载韵,笔铸古今魂。王云翔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在这个时代独树一帜,正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与传统文化源头的紧密联系。作为书圣王羲之第七十六代孙,他承继的不仅是血脉,更是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使命。在他的笔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当他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屡创佳绩,当他的题字镌刻在名胜古迹,当他的字体通过数字技术传播四海,我们欣喜地看到:千年书法文脉,正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续写着中华文明不朽的传奇。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蔡白玉
2025年10月23日 书于北京

刚柔并济文脉千秋
——记著名书法家王云翔
品读著名书法家王云翔先生的古风篆籀作品,一入目既是震撼,这些翰墨作品可以立即打开通往远古的窗口。作品里盘曲劲韧的线条,如同拓贴青铜器,镌刻着先民对天地的敬畏与思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他的书法作品成为文明基因传承的密码,大篆不再是孤僻的古文字,成为新时代审美背景里极为跃动的文化新符号。

王云翔先生创作于宣纸上的墨迹,留存着时光的纹路,续写是文明的精彩,他的书法作品恰是横跨古今的桥梁,将数千年文脉与当代美学理念有机融合,让五体兼优的书法气象与现代文人的精神气质交相辉映,展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独特魅力。王云翔先生有深厚的学养,有巨大的能量把书法推向当代美学的和弦体系,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范本。


他的书法追求法度严谨,又仰望笔墨的灵动,辩证统一地在楷书创作中先生取法欧体的严谨,兼写颜筋柳骨,展现出对传统法度的深刻把握,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笔力遒劲而富有韵味。这种对法度的全能表达,源于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长期的碑帖修炼,唯有临池不辍,才可以写成这一手无可挑剔的金书锦字,书法实力派蕴有真功夫。

复观他的草书创作,线条塑造变化多端,有如虬龙盘曲腾跃于九天之上,时而似鸾凤展翅翩然于云霞之间。落笔皆如江河奔涌气势磅礴,却又在转折处暗藏细腻成为春风拂柳。节奏分明错落有致,起笔雷霆万钧,落笔似细雨轻吟。动静之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墨色浓淡变化宛如远山近水层次分明,笔势轻重缓急借鉴古琴曲的高低起伏,韵律悠长。飞舞的笔墨线条既驾驭传统书法的神韵,又重塑现代书法的审美特质,将千年的文脉与当代的精神熔铸于一炉。在他的笔下书法不再是简单的文字书写,成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成为对天地万物诗意诠释。法度与灵动的完美统一,正是王云翔先生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他的作品既有古帖的严谨厚重,又有今人的自由奔放,展现出艺术家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修养,是谓当代书法艺术的一道奇观!

刚柔并济,文脉千秋。坚守刚柔相济的原则,精绘当代文人的精神图谱。王云翔先生的书法动人之处还在于其刚柔相济的书卷特质。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笔墨技巧上,也体现在作品所传达的精神气质中。他是一位儒雅文化,有风度,有风骨,书如其人,作品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迈向新时代的豪迈,书法必然成为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在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不仅是一位书法家的艺术造诣,也是一位现代文人的精神图谱,有着标杆价值。这些作品无不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书法文明“书如其人”深邃与博大,为当代美学提供了重新认识传统、理解文化、仰望文人的最佳窗口!

评价艺术家的水平高低,应该以作品说话,不能用″头衔,职位的大小来评论作者水平的高低。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笔画精到,结体精准,章法优美,气韵生动,字字珠玑,一定是赏心入目,充滿艺术魅力,感染人,百看不厌,彰显无穷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时间和历史会对一切作出公正评判,历史只记住一流的经典作品。王云翔写的一万个字已在北大方正字库永久性载人史册。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3月10日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