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好助手、用墨古今方:《书法用墨技巧探要》出版发行 - 藏艺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书家好助手、用墨古今方:《书法用墨技巧探要》出版发行
藏艺网 | 时间:2023-11-10 16:09:26 | 浏览: 次 | 来源:藏艺网 | 作者:欧阳建华 ]




书家好助手、用墨古今法《书法用墨技巧探要》出版发行

近日,山东书画家郭振华历时四年编著而成的《书法用墨技巧探要》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中国图书网等陆续发行。全书共三章二十五节、插图四十五幅,是一本既实用又使人晓理的、以书法艺术整体结构技法要素为起始,深入探研“书法用墨”的大众化书法工具书。

该书除作者自身实践经验积累选粹外,还借鉴和引用了诸多古今贤达对书法用墨的研究成果。书中虽有一定书史阐述和书理铺垫,但绝非学院式理论教科书。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述事简明易懂,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是该书的一大特点。是经验的总结、教训的反馈、智慧的结晶。对于初学者通过参照学习,实践中一定会少走弯路,逐渐步入成功的正途;而对于致力于书艺高峰的攀登者而言,无疑也会大有裨益。



该书指出:“书法作为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墨象为物化形式的尚技艺术;古人以毛笔蘸墨写字的首要目的是记事和交流,文字书写的实用性大于艺术性。”而强调的是“墨不旁溢” “善书者当以用笔为上”,那时自然也不可能会有专门研究书法用墨的专著出现。其实,书法“本于笔,成于墨”。“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笔是前提,用墨才是结果。在中国书法的发展演变中,墨法在与笔法、章法的相互生成中,始终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何况,在书法艺术观赏性愈加看重的今天,用墨之法已成为当代书法艺术创作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用墨技巧探要》一书的适时出版发行,不仅可供书法教学参考,也可作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自学的辅导教材。

该书除正式渠道发行外,作者尚有少量可同价外售,款到包邮。



一部突出和彰显用墨技巧在书法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专业工具书问世——郭振华与《书法用墨技巧探要》

□墨中客

郭振华老师又出书了!

在我的记忆和印象里,自从和郭老师认识以后,他每隔几年就有力作问世,捷报频传——2003年他应邀为淄博历史名楼“观海楼”题写匾额;2005年,他主编的《舒同百年纪念文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9年应邀为舒同故里江西东乡地标建筑吉和塔题写“万象更新”匾;2012年应江西省抚州市政协邀请,为江西名胜古楼“拟岘台”(欧阳中石题匾额)题写抱柱楹联和刻石《王安石为裴使君赋拟岘台》墨稿;2015年书写《郭振华书舒体真草千字文》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20年由其绘制的《管子生平传略图谱》(王京龙编著)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郭振华老师退休后这十余年中,笔耕不辍,书法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行,取得了不凡业绩。

而谈起这本《书法用墨技巧探要》,郭振华先生说要缘于儿时与大书法家舒同先生的一次“奇遇”和自己对书法艺术终生追求有关——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1957—1959),郭振华的姨父耿秉坤(字亚华)曾在山东省政府做部门秘书工作,在被抽调筹建济南金牛公园的工作中,有一项很特殊的工作就是给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大书法家舒同先生“兼职”磨墨。一次,舒同先生书写那些笔酣墨饱的大字时,恰被才刚刚九岁的郭振华看到而深深爱上了书法。当时舒同先生给其姨夫一个陶瓷糖罐,用来盛放已研磨好的墨汁。为了保证墨汁质量,舒同先生特意教了其姨夫一个“秘方”,即在研磨墨汁用的清水中适量放入一点“硼砂”,意在经久。待舒同先生挥翰时,还要亲自再滴几点清水,取墨锭研磨几下才蘸笔书写。舒同先生对其姨夫说:“磨墨要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每次研磨的墨液,要先在砚台上用墨条(墨锭)斜成45度轻轻向前平推,当出现的墨沟不能很快合拢时,便算合格,才可倒入糖罐备用……



正是因为姨父的工作这一特殊背景,和孩提时代无意间亲眼目睹舒同先生挥洒巨制而留在脑海里的朦胧印象,启蒙郭振华走上了书法之路,并随着自己的书法人生岁月渐渐丰富,同时他对“墨”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兴趣和爱好。有时读到书上、报刊上有关记述“墨”的内容时,便会顺手抄录下来;有时写书法做“日课”,写得得意了,一旦有了一星半点的“心得体会”,也会赶紧用硬笔记录下来……这些看似支离破碎的东西,对郭振华书法艺术创作的正确理解与进步,起到了很大帮助。时间久了他对墨的这种敏感,竟渐渐养成了一种近乎于痴的习惯。半个多世纪来,舒同先生的人格与书艺一直都在鞭策、影响着他,郭振华渐渐认识到舒同先生所创之书体,源于传统,显于个性,尤其舒同先生的“七分半混合字”本质上就是一种复合模式书体,其博大包容风格,不断开拓着郭振华的艺术视野,使他走上了一条具有个性的师承之路——法舒体而不囿于舒体,“求变”而成了他书法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如今“不失本体赋新意,韵取舒同又不同”的书法面貌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其作品得到了藏家的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书坛百花齐放,在实用性书法向艺术性书法发展过程中,书法在其实用性愈来愈弱的环境下,其观赏性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画里的“五墨”“六彩”也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所引用,然而现实是由于书法队伍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懂绘画,更对中国画的“墨分五彩”等墨法似懂非懂,基本上属于娱乐性“瞎捣鼓”,甚至出现了一些无节操的“亢奋”与艺术“搭不上界”的背离书法传统、盲目创新、恶搞书法艺术的丑恶与俗化。面对书法神坛的丑乱现象,2018年六十九岁的郭振华萌发了要将自己“终生积累”的“书法用墨”“宝贝”资料编辑出版的念头。然而,这不仅需要作者拥有坚实的书法创作实践“认识知识”,更需要作者拥有一定的“专业书本知识”。



为了写这本书,他查阅了大量古今贤达涉及书法用墨论述的相关书籍,同时对《中国书法导论》《中国书法史》《汉字与书法》《中国书法的艺术与技巧》等论著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数年下来,他所收集的有关“书法用墨”内容日益丰富,对书坛长期空缺 “书法用墨”之籍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因为书法艺术历来讲究“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但古人用毛笔写字首要目的是记事和交流感情,属于“实用性”书写,所以书坛自古而今不见“书法用墨”之籍,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墨是书法书写的最终记录,而“墨法”则是“书写用墨技巧的最富表现”。如今书法已经显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化审美趋势而随社会发展,很多优秀的佳作、时代巨制,无不体现着书者强烈的墨法意识与熟练的用墨技巧。换句话说,郭振华今天单独将“墨法”提出来讨论、研究,就是要在“书法用墨”方面,突出和彰显它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他撰写这本专著的初衷,也是这本书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然而,作为已是古稀老人的郭振华先生,真正动笔开写,却真可谓困难重重。首先家人就一致反对。因为他身体健康的状况大不如前,出于心痛与担心都不同意他再从事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然而,郭振华先生正如属牛的性格一样,一旦他认可决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最终,家人们不得不变反对为“支持”。幸好正逢疫情三年,使他可以闭门静心写作。面对浩繁复杂的各种资料,需要他条分析缕,鉴真守本,剥丝抽茧,引经据典。然而,由于他不会使用电脑,写作起来真是难上加难,并不轻松,往往写上几个篇章就要儿子利用工作之余帮他打印出来,再进行校对修改,反反复复地打印修改。幸好,有几位亲朋好友出于心痛和爱护之心,才最终帮他把书稿整理了出来。庆幸的是,现在这本凝聚着郭振华先生近乎一生对书法学习研究的心血之作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除参考和引用了诸多书法用墨必须具备的史料外,还引用编录了一些古今贤达对书法用墨的成功经验和研究论点,以及郭振华先生自身搏击书海半个世纪以来所总结出的“书法用墨”技巧经验,是一本既实用又使人晓理的书法工具书。书中虽有一定的书史阐述和书理铺垫,但绝非学院式理论教科书。文字朴实、述事简明易懂,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不仅可供书法教学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自学之辅导教材。应该说,郭老师这本以介绍或研究“书法用墨”基本知识、应用技巧的尝试之作,单从书史专业角度考量和顺应社会审美大势及书法艺术发展需要而言,此书是“书法用墨”研究方面的开河之作,并不为过。相信对于书法初学者,通过参照学习,实践中一定会少走弯路,逐渐步入成功的正途;而对于致力于书法艺术高峰的攀登者而言,无疑也会大有裨益。但愿这本《书法用墨技巧探要》能为繁荣的书坛平添一道清泉,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写到这里,面对已逾74岁的郭振华先生,我们不想祝愿他再勇攀高峰,只想对他说:您该适当歇歇了。



郭振华艺术简介

郭振华:山东淄博人,与共和国同龄。少时绕膝目睹舒同先生挥椽巨制,得以书法艺术启蒙,上世纪60年代初考入中央美院附中,后拜原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吕学勤先生学民俗画创作。1986年美术专著《怎样搞好店容店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兼书艺委委员、舒同书法研究会(全国)副会长兼山东舒同书画研究院副理事长、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分享到: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铁划银钩千钧力 枯笔渴墨写精神—.. [下一篇]闲庭信笔——王光明水墨作品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解析刘狄洪油画《湘西凤凰..
·刘狄洪油画中的心理情感意..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
·杨天学--砂石立体书法创始人
·宋国柱:传统刻铜艺术家、..
·李承孝:著名书法教育家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黄培军--全国优秀人民书画..

最新文章

·《笔震寰宇·艺术丰华》—..
·在像素时代把握艺术温度—..
·善旦名句箴言
·张辰 | 东方美学·世界表达..
·著名书法家于凤银作品深受..
·林凯旋 | 东方美学·世界表..
·胥力浦 | 东方美学·世界表..
·刘参 | 东方美学·世界表达..

推荐文章

·人物|黄永玉访谈
·邓鸣湖——《鸣荷》系列作..
·遥溯汉碑风 能传二王功 —..
·【书画贺冬奥·一起向未来..
·【藏艺网】重点推荐书法名..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