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已故現代畫家著名美術
教育家王小雄先生
文/費世寅
杰出畫家、著名美術教育家王小雄先生,1910年出生于廣東湛江的一個書香世家。先從祖父學習中國書畫,後入汕頭“神美美專”學習西畫,并畢業于 “神美美專”。早在30年代就創辦“蓮美藝術專科學校”并任校長,後被陳鶴琴先生聘至 “國立幼稚專科’ 任教授。抗戰爆發後舉辮《旅行全國畫展》將全部畫展收入救灾救難民。80年代在上海、汕頭舉辦個人畫展,不幸于1985年2月被腸癌奪去生命,終年七十五歲。生前恩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前身),留下數千幅中西繪畫,并著有 《兒童繪畫心理學》、《綸畫創作教學法》 等著作,并被《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詞典》、《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等辭書收錄。
小雄先生1957年應邀去北京以中國美術教育家代表國出席對外學術交流。在會上小雄先生駁斥了中國美術教育體系照搬蘇聯的教育是死板與教條的教育方法與模式。主張中國應有自己的美術教育體系與教育方法,倡導快速繪畫創作教學,并當場實地教學,受到了中外教育界的强烈震動,受到了齊白石先生的贊譽,在京期間與白石先生互相交流、作畫、題字互贈成爲一段佳傳。
身前與藝術大師劉海粟、林風眠、沈乘堅、豐子愷、顏文樑、關良、謝稚柳等交往,融入海派。
他們都非常推崇小雄先生,海粟老人曾二次揮筆題贈:
“萬裏豈爲求一快,欲揮神筆振人倫”。
群星璀璨,一顆耀眼20世紀上海畫壇,海派畫家人才輩出,領軍人物有劉海粟、林風眠、沈柔堅、顏文樑、關良、程十發等,各擅勝場。小雄先生在其中以風格獨特而標异立新馬人稱道。
20世紀我國繪畫藝術領域是中西思潮匯合交融的時代,小雄先生早年在美專學習西畫受塞尚、梵•高、馬蒂斯影響,油畫、水彩,色彩絢爛,綫條豪道,境界開闊,游學日本後,將東西方繪畫理論交匯融合,開拓新境界。先生的畫帶有强烈的印象派和表現派的傾向。由于先生從小受家庭藝術熏陶,其畫中也浸入了恢弘的氣度,灑脱的氟質洋溢着强烈的民族風格,既有堅實寫實功底,又有不羈的浪漫風度,還有詩一般的意境和音樂般的旋律。
從30年代到80年代半個多世紀中,先生主要從事于中國畫的創作興 《創作教學法》的研究,他說:“西洋畫是畫剥制的動物標本,中國花烏畫是畫 ‘活’的鳥,畫詩的境界。抒發作者的感情,還有作者的個性。西洋蟄風景畫用焦點透視,境界小,中國的山水畫用散點透視以大觀小,境界關闊。《萬裹江山圖》可以在-張長洛上表現長江萬裹的雄偉壯麗,而《清明上河圖》則 表現出整個北宋時代沐京的風貌,既有高超的藝術價值,又有偉大的歷史價值。西洋畫的近代藝術恩潮如印象派、表現派、野獸派•都是吸收了中國繪畫理論而發展起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畫比西洋畫具有更高的藝術性,本世紀西方藝術家說,東方給畫救了西方給畫,就是這個道理。由于西方人的欣賞習慣,還不能完全理解中國畫,隨着中國畫不断被西方理解,可以斷言 下一個世紀將是中國畫的世紀。小雄先生給畫山水、花鳥、人物、動物無一不精。常以書法入畫,其畫强調“氣”、“格”、“形”、“神”,先生說“作畫貴神、寫形有格”〝氣盛神則生”,他作畫前精心構思,作畫時一氣呵成,氣韵生動,格調高雅,骨力清奇。先生的畫有染档、八大的简練,青藤的家道,石滿的滿溉、老街的堅實。有清氣、家氣、剛氣而無俗氣、習氣、奴氣,完全是一代大家風範。
小雄先生創作了數以干計的中、西畫,其中先生的指畫,指書亦有很高的造詣,亦可獨步當今。小雄先生的書法可以說并不遜于他的給盐,先生家、熱、楷、行、草,無不精能。祭、不出自東周、茶淡,楷書出自顏魯公,行草出白王義之,孫過庭,而貴能各體書法之間互相渗透或以综赫筆法禽行草,或以綸盐構圖入書法,出筆家爽,勁利,時出新意,自成一格。
珊瑚木難,東西合璧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先生對小雄先生的書畫評價極高,曾馬先生題詞 “珊瑚木難”四個字,含義很深,出自三國大詩人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珊瑚,寶物出自亦道海底。木難,實珠名,出白日本,贺群暗喻小雄先生的畫有南國及日本風範。藝術大師林風眠先生非常欣賞小雄先生的畫,稱小雄先生的畫有東方的情懷,西方的風範,畫蓝家自己的色彩。讀小雄先生的畫,我們可以感受到有壯士的家遊、詩人的清逸、兒童的純真。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沈柔堅稱費小雄先生的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又寫道“他作畫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注意“氣’‘神’“形’的結合,求盡面整體平衡,變化多姿,筆墨随意,以畫傅神,畫自己的感受,不拘成法,筆简情真”。可謂精辟之言。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油畫前輩顏文樑看了小旌先生的畫贊辭是“如入山陰”,歌後語是“道中精彩紛呈,目不暇接”。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戲劇人物畫大師關良贊小雄先生盡“有新意”。張樂平稱小雄先生畫“面日一新”。張充仁贊小雄先生畫“筆簡意深”。陶冷月贊“奇氛妙筆”。謝稚柳、沈遊士稱贊“妙筆”作畫貴神,似形有格中國畫講究形象,畫家描摹形象以求形似,貴在“似與不似之間” 達到傳神一神似的效果。
中國盡往往以“神品”作爲最高境界。“作畫貴神,似形有格” 是小雄先生的 《八字真言》,可以說是先生創作遵循的圭臬。神從哪裹來,石濤說得好,“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神來自生活,小雄先生說:〝學畫須深入生活,觀古比今,心有所感,然後自創,則畫亦神矣!〞這是說畫家必須深入生活,有感而發,通過自己創新,從而達到傳神的目的,和石濤的精神一致。造形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要一味模仿他人,則其心已死,非學畫之道。看八大畫鳥,白眼向天,是傳八大之神。
先生畫烏,往往不畫眼睛,甚至不畫脚,人們看了,鳥昂首注視,脚站得穩,這是先生的“妙筆”,匠心獨運,是創新,“無眼勝有眼,無足勝有足”,這就是海粟老人稱小雄先生爲“神筆”的出典。桃李芬芳,佳作傳世,小雄先生從創立“蓮美藝術專科學校”到近世,從事美術教育達半個世紀之久,桃李浦天下,先生從幼兒到老年人,對不同年齡、性别、不同職業、文化程度的對象從事創作教學的研究,成功地創造了 “中國畫創作教學法”,培養造就了一大批繪畫創作人オ:其中有原河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著名油畫家費正;上海中國畫院著名畫家金光瑜;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副教授範興發;原湖南省美術家協會陳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上海市書協理事、著名書法家金靁位(重光);江蘇省美術家協會高級工藝美術師孫明華;上海海上水墨畫院趙家寧執行院長以及小雄先生的旅泰長子、曼谷中國畫院院長、泰中美協主席、當今國際畫壇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王立明先生等。焉國家造就了一代精英。
小雄先生天才横溢,性格磊落,人品清高,不媚世俗,保持了高風亮節的藝術家秉性,一生不事鑽營,惟孜孜以求于創造自己的藝術,“畫如其人”,先生的畫是先生人格、生命、感情的融合。先生的繪畫是中華繪畫群山中又一座高峰,作品中强烈的個性,憾人的精神力量,必將爲人們所感知,焉人們所喜受,焉時代所接受,必像人大、石濤、昊昌碩一樣流傳萬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