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刻互融 笔底斑斓——李俊书法刻字艺术刍议 - 藏艺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书刻互融 笔底斑斓——李俊书法刻字艺术刍议
藏艺网 | 时间:2022-10-17 17:39:40 | 浏览: 次 | 来源:藏艺网 | 作者:欧阳建华 ]

书刻互融 笔底斑斓

——李俊书法刻字艺术刍议

张春华

以画紫藤驰誉大江南北的李俊,是一位书、画、刻字均能的艺术家。他以书入画,以画入书,并将画艺、书艺与刻字艺术结合,相辅相成,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因为机缘,我不仅数次欣赏过李俊的绘画作品,还不时地读到过他的刻字和书法作品。



《雕花楼》

可以肯定,李俊对于书画和刻字有着较高的天分。加之勤勉认真,尤其是在当代陈大羽、徐培晨、吴东民、王志安、刘金凯等诸位大家的影响下,李俊深感书法对中国画的重要性。因此,早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期间,他就沿袭历朝历代书法名家之路,遍临名帖名碑,后来,又研学刻字多年,初见个人品格与气象。



《泰美凤栖湖》

俗话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在李俊的作品中 看不到火气、俗气和浮躁之气,却能透现出蓬勃向上之气、儒雅之气和意境。

一直以来,李俊坚持书、画.刻字兼修。书法从临写隶书《石门颂》入手学习,经过 不间断地临习,基本上掌握了隶书的间架结构和风神体貌,为今后学习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楷书则学习了赵孟頫的《仇锷墓碑铭》等;篆书则从邓石如的《千字文》入手学习,背诵练熟,掌握了篆书的基本辨识和书写法则,后逐步临摹王羲之、文徵明等的经典行书,达到了行笔平和自然,结体多姿的水平。



《幸福水天堂泰州等你来》

清末民初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说:“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为此,李俊还十注重系统学习书画史论,勤奋苦练笔墨技法,并从戏曲、音乐、绘画中汲取营养,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求做到理论与艺术实践的高度融合与统一。在艺术心语中,李俊曾这样写道:只有注重长期的艺术修养,才能统挈兼顾,综合运用,取得成就。



《泰州太美顺风顺水》

品读李俊的刻字艺术,或优雅灵巧、或粗犷雄浑,亦或质朴率真。品读他的作品《幸福水天堂泰州等你来》《幸福高港》《海陵八景》等,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字寓意的深远,还看到了作者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质以及其对家乡泰州的深厚感情。毋庸置疑,李俊的刻字艺术既蕴涵了他书法以及绘画的底蕴,又彰显了他对刻字材质特性的娴熟把握和刻刀各种手法的长期段炼、体悟和大量的辛勤付出。但与众不同的是,李俊的刻字拉开了与时风的距离。创作中,他融入现代人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大胆创新,注重立体感与色彩冲击力,松紧有度,疏密适宜,线条肌理尽现美感,展示了其刻字艺术的“多样性”。他的刻字作品,先后入展《全国刻字艺术展》《第十届全国刻字展》以及受邀赴日本、德国、西班牙和国内朵云轩等地展出就是其实力最好的印证。

李俊的书法以行书为主,技熟法严,张驰有度,既契合了他的花鸟画作品题款,又凸显涵养。



《春江花月夜》

李俊对书法、刻字研习的同时,也为他的写意紫藤画的创作注入了灵魂。创作中,他以不同的书体笔法形象,点花如坠石,藤条时而草, 时而行、时而楷,出枝时而篆;时而隶,尽现书法线条和书法点划的魅力。诚如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所说:“李俊的作品具有书写性,与吴昌硕的‘绘画不要忘记毛笔的书写意味’相符”。乐震文认为,李俊的画有很大气象,尤其是对绘画的结构把握非常准确,并用自己书写的绘画方式表现了其绘画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研习,李俊已然非技术层面的简单“入画”,他把对书法的理解“内化”到了绘画创作中。

李俊是一个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很执着的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艺术发展会有更大的超越!


分享到: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著名艺术家——李军作品欣赏 [下一篇]「翰墨中国」百名书法名家作品展..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解析刘狄洪油画《湘西凤凰..
·刘狄洪油画中的心理情感意..
·从油画色彩心理学分析刘狄..
·杨天学--砂石立体书法创始人
·宋国柱:传统刻铜艺术家、..
·李承孝:著名书法教育家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
·黄培军--全国优秀人民书画..

最新文章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纪念江兆申诞辰一百周年..
·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笔墨深处的文脉回响——江..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阅兵展国威 文化铸丰碑》..

推荐文章

·人物|黄永玉访谈
·邓鸣湖——《鸣荷》系列作..
·遥溯汉碑风 能传二王功 —..
·【书画贺冬奥·一起向未来..
·【藏艺网】重点推荐书法名..
·卢拉伙--民族文化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