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欧阳中石先生 - 藏艺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TOP

专访欧阳中石先生
藏艺网 | 时间:2016-05-18 20:13:27 | 浏览: 次 | 来源: | 作者: ]


  他是一位奇才,更是一个顽童;他执教过各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最终成为文化大家;人们视其书作为至宝,他却更乐于说文解字;他治学严谨追求完美,却鼓励学子“投机取巧”;他无比尊崇传统,却认为学书未必遍临诸帖。他生于齐鲁,求学京畿,85岁高龄,愈加无邪豁达,对故土万般牵念,今日又回家。

  应“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文化齐鲁大讲堂”的邀请,欧阳中石日前在济南进行了以《书作与文化》为题的讲座,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此次回乡,欧阳先生还专门为即将到来的大众日报75周年报庆题写了“人人从众”四个大字。

  欧阳中石自比坏学生,干什么都想投机取巧、一本万利,最终,他的“小聪明”成就了大事业。很多事,看似随意实则用情,看似巧合实则必然,桩桩件件令人深思。8月17日,一个秋阳明媚的午后,坐在记者对面的这位85岁的可爱老人,依然满脸天真与狡黠,真诚而快乐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一一分享。

  是他选择了逻辑,还是逻辑选择了他

  欧阳先生体验过无数的学科门类:体育、语文、数学、历史、化学、书法、戏剧……触类旁通、相得益彰,他做任何事都不想太刻苦,而喜欢去寻找最佳方法,逻辑学的基础令他总是事半功倍,从另一方面说,或许正因为他有一颗充满逻辑的脑袋,才会去主动寻求逻辑、运用逻辑、完善逻辑。

  逻辑学的概念第一次输入欧阳先生的大脑,始于初中的一次自习课。老师用一大摞试题击碎了男孩子们当日的篮球计划,虽然只需要答肯定或者否定,但100道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同学们心事重重地闷头做题,队长却早已在窗外跳脚,埋怨他们不抓紧点。队长后来传授的做题秘笈更让同学们开眼——他把试题全部填了减号(表否定),再稍微用心做上十道八道就基本及格了,前后几分钟而已。大家觉得他好聪明啊!他说,这就是逻辑。

  此后的好几年,逻辑这个词一直在欧阳中石脑海中挥之不去。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被造地位,都有注定的使命在前头等待,欧阳先生选择逻辑,似乎也属于一种逻辑的必然结果,“考大学时看哲学系里包含逻辑学,我就报了哲学。”

  见异思迁,少无大志天地宽

  欧阳中石之所以成为了不起的杂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见异思迁。“我少无大志,对未来没什么想法,但对什么都感兴趣。”由于当时苏联否定形式逻辑,所以他们那批毕业生很多从事了其他行业。虽然个头小,欧阳中石还是寻到了一个体育教员的工作,但是工作的地方在河北易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不太吉利的话让他心里有点儿阴影,后来又打听到通县缺教员,学过高等数学的欧阳中石就在那里教了两年数学,而后开始教语文。1956年学校增加了文言文,他又去教文言文了。历史课缺老师的时候,他去教历史,新增了语文基础知识,他再去写语基教材,教材写完文革开始,欧阳中石被分到一所中学,校办工厂有个硫酸铜提纯的项目,他又兴致勃勃去研究化学了。

  1978年,大病之后的欧阳中石再回到通县教书,他独创了一套教学方法并开始实施,可以让初中的孩子比高中生的高考成绩都好。1981年,他进入首都师范大学任教,而后开始从事书法教学和研究,并最终成为这方面的泰斗。

  那些经历在欧阳中石看来都是丰富而有趣的,他存有深深的感恩之心,“那些课,在没教之前我都不会,让我教,等于让我补了课。这都是国家给我的机会和条件,是国家培养了我。许多工作做起来也很困难,但克服了困难确实挺开心。”

  梳理汉字,缺少一个坏学生

  欧阳中石是了不起的书法家,但他最关注的并不是书作本身,而是书作与文化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发展、传承。“‘文’的本质是美好、和谐、繁荣。而文化的化,左边是一个正着的人,右边是个反过来的人,寓意‘变化’——都变成了美好、和谐、繁荣,这就是文化。”欧阳中石认为,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是文化,社会上单独的事物虽不叫文化,但基本都是文化的结果。

  文以载道。文字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切时如需”,才能焕发出新的神采。那么文字就要和文化紧密结合。欧阳先生反复强调中国文字的伟大,“我们的汉字用形象表达意义,以文状物,不是仅仅用来听的。”声音的传播和保存有诸多限制,而文字,尤其是象形文字,可以跨越地域、文化、时间的局限,形成最直接、最彻底、最持久的沟通。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看似繁复却有规律可循,欧阳先生说:“外国人觉得学中国字太慢,我现在就想进行一个汉字的教育课题,希望能见一个认一片。我们的语文,从小学到大学要学13年,在国外一般学到初中就行了,其实我们连初中也用不了。只要认得一个字根,比如木字,就可以派生出很多字:林,森,枝……十分快速而直观。曾经有人想考考我,问我分析的析怎么讲。析,一个木,一个斤,斤是斧子,斧子劈开树,就是分开、分析。我们古代的文字学家贡献很大,把文字中的道理都分析过了,我们应该把这些条理都整理出来。只是现在缺少一个坏学生——就像我这样不肯用功的,想要投机取巧,希望能见一个就认识100个。我们好好研究研究,肯定有这个办法。”

  遍临诸帖,不如专注一家

  遍临诸帖而后自成一家,已经成了习书者的学习守则,但欧阳中石经过多年的思索后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个论点已经好几百年了,我们回头看看它的成功率。如果真的实用,那么遍地都应该是书家。我就开始怀疑,是不是我们执行得有问题?我现在就让学生一个人写一种帖,但要写得一点不差。如果遍临诸帖,每一个都学,每一个都学不像,那么一个不会,个个不会。而一个像了,别的都像。艺术界常常说要发扬个性,现在看展览,每个人都想自成一家,可是总体来看,效果不甚理想。先把一个学精了,这是最要紧的。”   书作的个性与共性,书作与时代的关系,书法艺术的追求与参展参评的矛盾,流行书风的前景与传统书风的继承,都是当代书家要考虑的问题,在8月17日的讲座现场,听众也提出了很多此类问题。欧阳中石阐述了早前总结的四句话:“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书以焕采,切实如需。”造字是为了行文,写字是为了表达,书作要焕发出神采,更要切合时代的需求。

  嗽·漱·擞 两种伟大艺术的对话

  欧阳中石一直在体会艺术之间的触类旁通,他后半生所致力的两个主要领域——书法和戏曲,都可自由挥洒而不失章法,二者在一个人身上完成了愉快的会面,可算佳偶天成。欧阳先生举了一个京剧的专业术语为例,那字读作sou,二声,指唱腔结束时那种没法记谱的音调,行腔压喉,顿挫回肠,是高潮之后的戛然而止,是流星将尽的拼力一燃,有人理解为“嗽”,因为这好比咳嗽的爆发力。还有人认为应该是“漱”,用作收尾也很贴切,更有人觉得应作“擞”,举手回头,精神焕发。嗽,漱,擞,都是动词,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一种京剧文化,这跟“书以焕采”的“焕”字异曲同工——写字收势也要有精神头儿、有力度。正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几个字,才可以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如此完整。

  欧阳先生说,“写”字原作“泻”,是情感的倾倒,灵魂的抒发,若仅仅拘泥于字形与笔墨,不谈内容,那么就无法完成文以载道的功能,更无法切实如需地紧跟时代了。

  回家,文化齐鲁的开场大戏

  欧阳先生的讲座《书作与文化》,可算是“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文化齐鲁大讲堂”的开场大戏。白发苍苍的欧阳先生在家乡人民面前谦卑而真诚,他自认此次是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大讲堂的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本国文化,热爱传统艺术。“我们齐鲁大地就是有文化的,出了那么多圣人、贤人,把他们的经验总结总结,好好学学,这就是对时代最大的贡献。很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向家乡人民汇报一些心得。”

  生于肥城,成名于京城,如今回到泉城,欧阳中石和夫人张茝京对曾经就读的制锦市小学和曾经任教的回民小学充满了感情。踏遍青山人未老,时间转了一大圈,拍落的是灰尘,存留的是真心。回民小学石京书院的创办,寄托了他们对家乡书法教育的殷切期望。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心习书似乎越来越困难了,如何给孩子们打下良好的书学基础,吸引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呢?“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加强书法教育,教育部用两年的时间整理出来了一个指南,去年才正式通过和公布。大家能不能都理解这个指南呢?不一定,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我赞成大家各显其能,不是天底下就一个方法,而是能用哪一个就用哪一个。现在济南市得有多少家教书法的?肯定各有各的招。我只是想评定一下什么招最高。”

  有人认为习书就在于苦练,但欧阳中石说,刻苦用功的做法也有道理,但他总觉得有点问题,因为学习首先要高兴啊!“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他听过两种解释:一,学习了要经常练习;二,学了东西很快就能精通。第二个“习”,通“惯习水性”的“习”,指精通——如果很快就精通了,自然不亦乐乎。显然,欧阳先生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少用点时间,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不更好吗?练习就一定能练好吗?只要练习了就高兴吗?”说到这里欧阳先生调皮地笑了,“傻不傻啊?”

  采访结束,欧阳先生的银发与夕阳一同灿烂。人的一生中,会有多少次如这银发般的灵光一闪呢?若及时抓住,都是成就。追求无极限,但凭心念,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成为问题的关键。因此,有时一语成谶,有时一花成诗。欧阳先生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他的足迹,他无论身处何方都不会放弃的求知信念,他凡事都试图另辟蹊径的主观能动,他快乐治学的健康心态,他返璞归真、回报人民的的赤子之心。

  欧阳中石 1928年9月生,山东泰安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81年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等职。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和第六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主要著作有《中国逻辑史》、《中国逻辑思想史》、《书法与中国文化》、《艺术概论》、《欧阳中石书沈鹏诗词选》、《中石夜读词钞》、《当代名家楷书谱——朱子家训》、《中石钞读清照词》、《中国书法史鉴》、《中国书法》、《章草便检》、《学书·津梁丛书》、《书学导论》、《学书概览》、《书学杂识》、《书法教程》、《书法与中国文化》等。


分享到:
】【打印繁体】【投稿】 【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上一篇]专访书法大师杨卫凡 [下一篇]专访著名画家黄永玉

评论
称呼:
验 证 码:
内容:

相关栏目

热门文章

·专访书法大师杨卫凡
·专访欧阳中石先生
·专访国画大师范曾
·专访著名画家黄永玉
·专访油画大师靳尚谊
·专访国画大师范曾

最新文章

·专访国画大师范曾
·专访书法大师杨卫凡
·专访欧阳中石先生
·专访著名画家黄永玉
·专访国画大师范曾
·专访油画大师靳尚谊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