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山山,男,1964年生,毕业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民盟盟员,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人,福建省南少林禅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致公党泉州建设系统书画中心艺术顾问……众多作品被海内外各界人士收藏。


大美故乡 泉州巷陌的慢时光
——记画家陈山山老师
当代中国画坛所面临的核心议题,归根结底仍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对于大多数画家而言,古人那种“卧游畅神、驰目骋怀”的写意精神,在如今高速城市化的节奏中早已是难觅踪迹,即便久居山林者,也只是少数,毕竟那份与自然相融的创作心境实难复现。但同样也是有画家在传统丹青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学路径,陈山山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心存传统、目视时代的艺术践行者。

从人文的视角来看,真正理解一座城市,不应只看它发展的如何,而是应该走进它的老城,走进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街巷。因为那里才是一座城市底蕴最深的地方,也是它的老根与灵魂所在。尤其对许多老人来说,老城更是承载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而陈山山老师的画作,正是将画笔深情地探入了泉州的老城区,他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泉州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人间烟火气。在他的笔下,泉州老城的街巷风物都被赋予了如诗般的意境,多年来,仅凭一支画笔和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就将泉州老城的街头巷尾悉数铺展到了素纸之上。从斑驳的砖墙,到蜿蜒的街巷,再到巍然不动的塔楼,这一切,无一不是反映出了陈山山老师对泉州老城的钟爱,可谓深沉且真挚!

在画作中,陈山山老师善以写意之线勾勒古城的形貌筋骨,再借墨色氤氲点染其神采风韵。浓淡之间,虚实相生,一种从容、闲适而自在的创作心境自然流露于笔端。他从不刻意寻觅题材,往往是在写生过程中不经意的一瞥,便能捕捉到一处绝佳的景致,随即定格于画面,将其化为永恒的记忆。譬如他的《小巷有古意》,即是以行人视角入画,那线条婉转勾勒出老屋檐角,层层叠叠的红砖虽显斑驳,却古意盎然,没有繁华闹市,也没有灯红酒绿,可见他是极其喜爱泉州老巷所特有的静谧氛围。欣赏此画,观者仿佛也是能漫步其中,恍惚间,心神也得以安宁。

从街巷到民居,再到标志性的古塔建筑。陈山山老师笔下的,不仅仅只是泉州城的传统坐标,更是几代泉州人思乡怀旧的精神凝聚。纵然岁月流转、环境变迁,但那深植于泉州人记忆中的老城文化,却始终如一,从未曾褪色。在我看来,每位画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印记,所以其作品才会在当今画坛中别具一格。而欣赏陈山山老师的创作,显然就是与泉州这座城市深深地交融在了一起。他让人们对泉州老城有了最为直接、最为鲜明的视觉感受,也是为后来的人,留存了一种永不老去的原乡记忆……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田继学
2025年10月28日 书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