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承载着对劳动的礼赞、对创造精神的传承。值此佳节之际,我们以“笔墨赞劳动·丹青颂时代”为主题,汇聚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语言歌颂劳动之美、弘扬时代精神。
劳动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览以书画为媒,汇聚艺术之力,礼赞劳动精神,艺术家们以笔墨抒发对劳动的赞美,用丹青描绘时代的辉煌。作品既传承中华书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时代脉搏,展现劳动精神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览,向所有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艺术与劳动共舞,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艺术家简介
王平 祖籍南京,出生于常州,江苏句容人。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当代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省直分会副会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画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等展览并获奖,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法国中国文化中心等展出,并分别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及政府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和藏家收藏。作品被《文艺研究》、《美术观察》、《国画家》、《新华文摘》、《装饰》及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并作专题介绍。先后应邀赴美国、法国、俄罗斯、捷克、乌克兰、日本、加拿大等国展览作品、考察交流。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

名家评论
画笔写真情 绢素抚人心
——王平先生画中的传统情愫与现代观照
王平先生生性淳朴温厚,其丹青艺术亦始终保持着赤子般的纯粹之心。所以他从不汲汲于名利之求,只是以文人般的澹泊情怀潜心艺事,在寻常生活中感受自然,捕捉灵感。忌虚浮,去媚心,这种艺术品格,也着实是与时下画坛内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当我们将目光转换到他的画作中,也不禁会被一种静雅舒和的画意所感动,笔墨工写兼备,画风古今交融,尤其是人物画中,所表现出的隽永意味更是能令人心头一颤。而这,也是完全依赖于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修养,所谓“画如其人”,诚不我欺!

在山水画方面,王平先生是继承了多方面古意精髓,诸如宋元画韵,石涛真诠,同时又有现代傅抱石、李可染等人的新山水画风格。数十年来,他潜心研习古今文脉,将文人山水的笔墨意趣与写生体验熔于一炉,终成一家之风。并将山水文化的诗情意境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如这幅《峡江春韵》图,方寸之间取景空灵旷逸,远山如黛,近岭峥嵘;云蒸霞蔚处墨色氤氲,飞瀑流泉间笔意酣畅;疏林掩映天光,螺髻近连汉影,又有孤帆点缀江面,落落清姿,遥遥淡影。由此整幅画面,是既有咫尺千里之势,又含有悠然物外之思。常言神遇而迹化,情景相合一,作妙品者,正当如是!

在人物画创作领域,王平先生也是尤见造诣。其笔下人物总能令人驻足凝神,细细品味其中韵味。究其原因,是在于先生始终秉持着"从生活中来,到艺术中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对地域人文风情的体悟,更是使其作品呈现出了一种超然于物外的表现心思。一幅代表作《传•承秦淮花灯》,画中人物形神精炼有致,年轻女子明丽的时代风采与工艺人专注制灯的质朴形象,形成了生动对比。而花灯题材的选择,也绝非浮光掠影的猎奇,实是源于对生活本真的深刻体察,和对秦淮风物文化薪火相传的深情礼赞!流畅的线条勾勒,细腻的设色晕染,工笔的写实主义,在这一刻已是得到了高度的具象概括!

尤为夺目的是《甘南州的平措大爷》这幅人物作品,在这幅作品中,王平先生则是以中国工笔画的细腻笔墨为基底,并巧妙融入了西方造型艺术的写实意识与光影表现。画中的平措大爷,脸部皱纹如高原沟壑般纵深,但却又不是完全属于传统线描的平面勾勒,而是通过墨色浓淡的层叠晕染,塑造出了宛如雕塑般的立体质感。细节的纹理,身披的藏袍,也是进一步保留了类似工笔画的三矾九染,同时又在褶皱处,充分借鉴了西方素描的明暗处理,使肌肤的沧桑感与衣袍的厚重质地都能跃然纸上,仿佛触手可及。

艺术的精神在于发现美,并完成时代所赋予的文化使命。作为一名纯粹的画家,王平先生就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作。拿起画笔,流露真情,不掺杂名利,不附庸潮流,只是在用最为真挚的眼光,去感受最为真实的美好。面对这样的绘画心态,我想任何人都是容易被感动的。或许未来的画坛还充满着变数,但起码在王平先生的画中,你是可以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与慰藉。以画抚慰人心,不惧岁月漫长。同样作为观赏者,我也由衷期待先生能在不断的艺术探索中,继续追寻那“复归心源”的艺术美,从而谱写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丹青新篇!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田继学
2025年4月30日书于北京
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