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承载着对劳动的礼赞、对创造精神的传承。值此佳节之际,我们以“笔墨赞劳动·丹青颂时代”为主题,汇聚当代书画名家的精品力作,通过艺术语言歌颂劳动之美、弘扬时代精神。
劳动是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本次展览以书画为媒,汇聚艺术之力,礼赞劳动精神,艺术家们以笔墨抒发对劳动的赞美,用丹青描绘时代的辉煌。作品既传承中华书画的笔墨精髓,又融入时代脉搏,展现劳动精神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值此展览,向所有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愿艺术与劳动共舞,绘就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艺术家简介
苏京凌,著名画梅高手,书法研究生,师于王镛先生,画梅师古出新,自成面目,用笔豪放大气,古拙生棘,收放自如,师古法,出新意,人品画作合一天趣有道,朱砂梅花雅拙,百看不厌,世人称他箫关一枝梅,同道亲叫老梅先生,法名弘九。
朴拙见真性风骨铸艺魂
——记著名画家苏京凌
至古文人者,必当是书画双绝,缺一不可。像如今的苏京凌先生,便就是这样一位真正具有书画深功的文人。在当今这个“展览至上”的时代,多数人的书画造诣早已与风骨二字渐行渐远,只求作品能够在艺术市场上博得高价,为此万般努力。但苏京凌先生却不同,他从不寄希望于所谓的市场,而是能独守清寂,唯以心论作书画,不随波逐流,旨在远离喧嚣,让作品可以在静穆中自然生发出“无为”之趣。此正如古人所云:“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尽得简易之道也!”
观先生笔下梅花,迥异时人媚世之作,而是素纸生辉,自有一派天然野趣。而先生独钟于“四君子”题材,也是因他甚爱梅之高洁清逸、刚毅不屈,恰与其文人风骨相契合!众幅腊梅,笔墨纯粹,以枯笔写就虬枝如铁,而花开处却又见挺秀之姿,疏影横斜间层次分明,去尽浮华,独存苍健,一树寒梅,俨然是士夫气概之写照!细品此佳作,观者恍见宋元遗韵重现,可在至简至纯中见得一片澄心。恰如古诗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不慕繁华,不逐时好,独守一份文人雅士的超然意境。此非画梅,而是画其胸中逸气也!
在书法上,苏京凌先生也是别有一番书气。初观其作,铁线篆的筋骨铮然可见,然他并非是徒求其婉转流畅之态,而是能融入隶法的金石气象,使线条如斧凿刀刻,可以在苍劲雄浑中透出高古之韵。细细品读,正是取法秦汉而自出机杼,气象独树,饶有古意!而从文化角度来看,先生能在书法上屡有所获,也是他对“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真诠的体悟结果。先生不仅是找到了古典法度与个性表达的完美契合点,更是有为当代书坛树立了一种卓尔不群的新典范。观之,如见千载文人风骨在现代的重生,书写大家风范,此誉实至名归!
朴拙见真性风骨铸艺魂,从翰墨出新到写意蕴情,不得不说,苏京凌先生是真正参悟了书画同源之理。其写意之作,尽得心源活水;翰墨之迹,俱显师古通变。欣赏苏先生书画,如品春茗——素韵涤尘,清气盈怀,正是对应了古人“养浩然之气”的至高境界。以简驭繁,去伪存真,也是将书画咏怀的千古玄机参得透彻!行文至此,体会颇深,结尾也有一语相赠:朴拙其形,藏巧于拙,方得大味若淡!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田继学
2025年4月12日书于北京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