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观古今经典 树立翰墨丰碑
——观李易其书法作品有感
自古以来,但凡文人墨客无不都是学养深厚之人,否则仅凭单纯的笔墨余技,是绝无可能传达出相映的思想内质和精神性情,作品最多也只能算是具有文字形式的摹版而已。但当我们将目光放眼至整个书坛,其中李易其先生的书法造诣便就属于是真正的实力派,尤其是在他的众幅书法作品中,一股极其深厚的文化学养更是有贯穿于始终!作为诸多经典艺术年鉴作品集的入编人物,李易其先生的书法影响力可谓是相当不凡,一方面既有师从于爱新觉罗•溥俨大师的正宗传承,另一方面又具备了可以求索翰墨真境的贤者儒气,如此集两点于一身,笔下书法作品自然也就能远避习气,不落尘俗。

碑帖之法无非各取所需,而今李易其先生选择的便就是一条取帖学之神韵的路子。正所谓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李易其先生执笔初宗一家,后又广博取法于诸家余韵,实乃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也。尤其帖法参悟,更是能与古人精神相同源,提笔取韵如清风缕缕可以思接千载,在一笔一划中感受前人的授墨对话,每习一帖,必参以活法运用,最终以古人之规矩来开自己之生面!常言取法不在对临,而在神会,想来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你看他的众幅书法作品,笔墨每每挥毫之际,无一例外都是有散发出一种高古气概!诗词箴言,或洋洋洒洒逸趣横生,或力透纸背一气呵成,疏处捺满则如崩浪之雷奔,险处提飞更似百钧之弩发,笔笔奇雄而不失于醇朴,字字酣畅而不失于神采,此诚如清人姚配中所言书论,即书之大局,以气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出也!笔底峻秀,顿挫盘礴,所谓高品,当如是也。

博观古今经典,树立翰墨丰碑。现今书坛之弊端,主要就是在于师之无根、法之无源。更有妄自菲薄者,常常打着“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在创作上故弄玄虚,全然抛弃了法古为尊的基本传承,以至于作品不是低俗,就是拙劣。但幸运的是,当今书坛内还是存在着一批像李易其这样的正派书法家,笔墨挥毫彰显心志,取法有道不离正宗,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同时具有着内在的文人气息和外在的书卷气概。书道历久弥坚,造诣功不唐捐,相信业内众多同道志友再看到李易其先生的书法作品时,也定会深感其独特魅力,并产生同样的艺术共鸣。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刘振明
2024年6月24日 于清心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