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洋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策展人)
对于当代山水画创作而言,艺术语言与图式个性的开拓是摆在每一位创作者面前的课题。
画家孙向阳出生于淮安,求学于南艺、央美,亦曾游学海外,他的视野广阔,表现题材丰富,在对于中国笔墨传统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又在创作中融入了个性化的思考和风格面貌。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中国西部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造化和佛教胜迹,还是西部风光与黄土高原上的故园山川,都呈现出富有个性的笔墨肌理、图式构成与色彩表达。
一手伸向学院传统,一手伸向当下生活,是其艺术创作与思考的两个方向,他也在这两条路径上走得稳健而长远。
其山水画作品注重图式的创新与构成性的当代视觉呈现,同时也在勾皴点染之间将传统笔墨融入山川造境的实景表现之中。
于是,丝绸之路久远的人文历史和鲜活的当下情状,得以在孙向阳的探索与思考中活化和延展,这也正显现了当代山水画介入历史与现实的独特智慧。
我期待并相信,孙向阳在这条路上继续执著探索,必将构建自身的艺术创作的图式个性与风格面貌,为当代画坛贡献更多的佳作、力作。
于洋 丙申年春於中央美术学院
我的自我实现
孙向阳
我始终都试图跨界去做一些探索,也正是有这些越雷池的行动,作品变得同人们习惯上定义的中国画似乎越来越远。
我没有直接跟笔墨做革命性的翻脸,但是却与传统定义的中国画貌合神离,同传统的绘画审美分道扬镳。
心里去经验的动机一直存在,我认为新时期中国画创作应该接受自我内在的驱动,更注重形式的特异性、独创性。而不是一味地趋同,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
诚然,中国画和中国书法过去在某些方面都走在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前面,而这也正是由于一部分具有特异思维的艺术家遵从内心的表达,走出了传统的舒适区,去寻找未知的艺术境地。
然而那是现象性的,理论的支离破碎和辩论的缺失,封建的闭关锁国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士夫艺术的发展和扩散。
如今却是在西方将其演绎成了当代杰出的艺术作品,而我们只是在西方艺术界形成的框架下做缓慢靠近的摸索。
我想经验主义和保守的传承机制,官本位社会对个性自由的遏制,统摄意识和祖治意识限制了人们否定经验的勇气,从而也阻滞了艺术创造步伐。
如今眼看着许多保留笔墨进行新水墨探索的艺术家满满的矛盾画面,心中既感佩又心疼,回头来看看自己不也是一样吗。
然而,另一些画家去笔墨化的新水墨作品大多数都掉进了西方绘画的问题当中,思维方式几乎都是西方化的,偶尔听到的有关中国哲学的言辞或者所使用的纸、笔、墨、砚只是作为存在的说辞。
当然无论是什么流派都会出现佼佼者,他们的成功证明了他们的艺术追求的价值。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看到了中国画存在的危机,因此从那时起就开始反思和探寻自由的表达和主观的呈现。
揣摩古人的感觉,沿袭古人的思维,在今天看来一定是不合时宜的,中国画摈弃程式化,展现人性的自由,去除功利目的,去除平庸的手法,在心灵的驱使下进行创作,任重道远。
也许我们今天的探索是生硬的,做作的,但是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孙向阳 2021.11.7
画 家 简 介
孙向阳(润工)1967年出生于中国淮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2002年至2004年留校任职于南京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后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16年游学美国。
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研究员。
南京【紫园】“孙向阳中国画创作室”导师。
南京金陵书画院画家。
中国农工党江苏省画院副秘书长
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授予“世界杰出青年艺术家”
2011年 以生态为主题应盐城市政府邀请举办"水国天趣"孙向阳山水画展。
2016年秋赴敦煌莫高窟考察采风。
2016年冬赴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等地游学。
2017年元旦参加纽约雅博艺廊举行的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三所高校纽约大区新年联谊会,并举办“孙向阳国画作品观摩品鉴”活动。(纽约雅博艺廊)
2018年作品《墨彩高原》“灿烂?中国”中国艺术家绘画作品法国展(法国北加莱美术学院艺术博物馆)
2001年作品《湿地清华》海峡两岸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上海美术馆)
2004年作品《洪荒大千图》江苏省第二届山水画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5年作品《境界》江苏省第六届体育美展,并获优秀奖(江苏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作品《家乡小景》第一届江苏省新人新作展(江苏省美术馆)
2009年作品《紫金山色》两岸三地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上海、台北、香港)
2017年作品《瑞境》获得“朝圣敦煌”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最高奖。(广东省深圳市民中心美术馆)
2017年作品《吉祥 大青山》“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美术馆)
2017年《心像敦煌》"丝绸之路"翰墨通渭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甘肃省定西市美术馆)
2015年《新都市印象》北京市优秀青年美术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16年《意象太行》"一带一路”名家中国画作品中俄巡回展。(北京、莫斯科)
2014年《水墨园林》系列作品北京经典美术馆全国中国画名家小品展(北京经典美术馆)
2015年《云壑清流》中央美院师生作品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8年《光荣老家》"墨香诏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福建省诏安美术馆)
2018年《秋韵》"丝路情.中国梦"福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福建省福州美术馆)
2018年《梵城遗韵》"入蜀方知画意浓"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四川省美术馆)
2018年《家乡印象》“翰墨青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山东青州美术馆)
2019年作品《对话》“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荣获最高奖(中国美术馆)
2019年作品《心像须弥》“重温经典”第四届娄东(太仓)全国山水画双年展,并获最高奖(江苏苏州美术馆)
一百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